怒江州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合肥之战:张辽威震逍遥津,孙权差点被活捉,为何一定要打?(逍遥津之战孙权真有十万人吗)

网络整理 2022-05-15 最新信息

说到三国历史,让人耳熟能详的名场面极多,“张辽止啼”的典故就是其中之一。

这一则典故的由来,便是发生在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的合肥之战。孙权率领吕蒙甘宁凌统蒋钦徐盛等东吴名将,起兵10万亲征合肥,反被张辽以800军士登锋陷阵杀得大败,自己也险遭活捉。

合肥之战:张辽威震逍遥津,孙权差点被活捉,为何一定要打?

因此一仗,孙权被如今的许多人戏称为“孙十万”。

孙权为何打不过?他又因何死磕合肥?

合肥之战:张辽威震逍遥津,孙权差点被活捉,为何一定要打?

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曹操剑指汉中,张鲁被迫投降,曹魏大军也有了兵进西川的战略意图。

在这样的严峻形势下,刘备诸葛亮等人果断做出决策,连忙与孙吴在湘水会盟,两家商定以湘水为界,湘江以西归关羽管辖,湘江以东的部分荆州之地归还东吴,在示好的同时,也劝说孙权于东线战场向曹魏发起进攻。

合肥之战:张辽威震逍遥津,孙权差点被活捉,为何一定要打?

孙权既得到了好处,又知曹魏主力远在汉中,而合肥的张辽驻军也仅7000之众,岂有便宜不捡的道理?于是发兵10万,亲征曹魏。

八月,孙权大军沿濡须水往北,过巢湖,经施水,抵达合肥城下。

曹魏在合肥的守将为张辽、李典乐进三人,曹操在征伐张鲁的时候,曾派遣护军薛悌将书函送到合肥,其中写道:“若孙权至者,张、李将军出战,乐将军守,护军勿得与战。”

按理说,孙权的10万大军声势何其浩大,仅凭合肥的7000守军,守不守得住都是个问题,为何还要安排张辽、李典二人主动出战呢?这不是以卵击石么?

合肥之战:张辽威震逍遥津,孙权差点被活捉,为何一定要打?

辽曰:“公远征在外,比救至,彼破我必矣。是以教指及其未合逆击之,折其盛势,以安众心,然后可守也。成败之机,在此一战,诸君何疑?”——《三国志》

与众人的疑虑担忧不同,张辽、李典是真正领会到了曹操这封书函的意思:若是守以待援,合肥估计等不到援军就被攻破,必须要趁孙权大军还未集结完毕的空隙,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既能挫败孙权的士气,又可振奋合肥军心,如此才能守得住合肥。

就在孙权兵临城下的当夜,张辽、李典连夜动员,挑选了悍不惧死的800名兵士,杀牛犒军饱食一餐,以待天明出城大干一场。

合肥之战:张辽威震逍遥津,孙权差点被活捉,为何一定要打?

以10万人对7000人,孙权或许觉得这仗毫无压力,他可能也没有想到,合肥城内居然有人敢主动出击,因此孙权所处的位置极为靠前。

当张辽率众杀出的时候,孙权的10万大军尚未列阵完毕,一马当先的张辽一边高呼着自己的名号,一边砍瓜切菜似的连续干翻数十名东吴军士,并斩杀了两员东吴将领。

合肥之战:张辽威震逍遥津,孙权差点被活捉,为何一定要打?

张辽的800人马犹如一支劲弩,直贯孙权的前军,并向着孙权的麾旗方向杀去。

猝不及防之下,孙权只能仓皇退却,跑上了一块小高地,一群手执长戟的亲兵卫士将他护在核心。

辽叱权下战,权不敢动。——《三国志》

看到这样的情形,张辽极为嚣张,他在小高地的下边高声叫骂,让孙权下去与他一战,孙权心想我又不是傻子,你叫下我就下?老子就不下!

若是换成孙坚孙策这样的猛将,兴许都不会退却到小高地上,他们应该直接就跟张辽干起来了,但孙权是不敢的,他并不像父兄那样擅于冲锋陷阵。

合肥之战:张辽威震逍遥津,孙权差点被活捉,为何一定要打?

张辽虽勇,但也仅仅是800人而已,孙权登高望远,看得一清二楚,即以旌旗为令,指挥大军要将张辽这数百人进行合围聚歼。

虽说是10万之众,但想要迅速将张辽合围也不是什么易事,也不可能10万人在一瞬间全部蜂拥而上,他们还需要进行绕后包抄。

张辽眼看后路逐渐被堵住,便趁着吴军尚未形成紧密合围阵型的空隙,左右冲突拉扯一番,扰乱了吴军的阵型,再集中力量对着一点进行猛攻,迅速撕开一条血路,与数十名兵士冲出了重围。

余下的大部分魏军,此时仍在孙权大军的包围之中,看到张辽脱险,他们高呼道:“将军弃我乎!”

合肥之战:张辽威震逍遥津,孙权差点被活捉,为何一定要打?

张辽一听,你们是看不起我这个日后能进武庙的人么?旋即杀了回去,一通反复冲突之后,将还活着的士兵都带了出来。

早上出城厮杀,中午回城吃饭,张辽凭借着800人,搞得孙权灰头土脸,沉重地打击了吴军的士气,合肥城内的曹魏兵将极受鼓舞。

合肥之战:张辽威震逍遥津,孙权差点被活捉,为何一定要打?

10万人对垒7000余人,如果是无险可据、无城可守的野战,这或许不是什么大问题,但若说到城池的攻防战,可就没那么简单了。

同在三国时期,以优势兵力围城而不可破的并非孙权一人,诸葛亮攻陈仓、关羽攻樊城,皆不可破,这不是“想不想”的问题,而是“能不能”的实际困难。

一方面,受限于场地。汉末的城池“体格”较小,没有后世越来越大的那般规模,因此就算攻城方人手再多,也不可能一次性全部压上去,只能一波人上去搞半天,再换另一波人轮流来。

另一方面,受限于器械。攻城器械没有那么先进,攻城手段没有那么多的套路,攻得下就下,攻不下那总不能让军士们去敌人城下无脑叠尸体吧?

想要打下合肥,如果不能速胜,那么摆在孙权面前的就只有一条路:长期围困

如此一来,孙权就会面临着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粮草怎么办?

合肥之战:张辽威震逍遥津,孙权差点被活捉,为何一定要打?

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曹操曾经将徐州、扬州的居民内迁,也有许多的居民选择了南迁,然而这么一搞下来,江淮之间就形成了一片广袤的“无人区”,这一带连人都没有,粮食又从何来?

战线拉得过长,又有10万张嘴等着吃饭,后勤补给跟不上的话,长期围困就是痴人说梦。

除了后勤难题之外,东吴军中又起了瘟疫,于是在围了合肥十几天之后,孙权无奈选择退兵。

打不成了,各回各家各找各妈,这该是多么皆大欢喜的事,可孙权没有想到,合肥城里的张辽却不这么认为,因为他还想打。

合肥之战:张辽威震逍遥津,孙权差点被活捉,为何一定要打?

兵书有云:进退有据。

行军有行军之法,撤军亦有撤军的规矩,谁先撤,谁后撤,谁掩护,谁断后,如何保证大军各部之间不脱节,这都是技术活。

偏偏,孙权的这项技术活确实不咋样。

作为吴军的最高统帅,孙权可能是要给将士们立个榜样,来的时候他在最前面,走的时候他还想留在最后面。

合肥之战:张辽威震逍遥津,孙权差点被活捉,为何一定要打?

吴军经由逍遥津撤军,可在主力部队已经撤出逍遥津的时候,逍遥津北仍留有孙权、吕蒙、甘宁、蒋钦、凌统的5支小部队。

这就等若说,吴军的身子已经跑远了,唯独脑袋还留在后边跟不上。指挥系统留下殿后?还与主力部队完全脱节?这不是方便张辽搞“斩首行动”么?

张辽掌握住这瞬息即逝的绝佳战机,令李典率一部兵马迂回而出,截断了逍遥津的小师桥,自己则率主力兵马随后掩杀。

李典截断了小师桥后,立即调转枪头朝着孙权而来,与张辽形成了南北合围之势,将孙权等人围在了核心。

合肥之战:张辽威震逍遥津,孙权差点被活捉,为何一定要打?

吕蒙、甘宁死战,堪堪抵住张辽,孙权向着逍遥津方向策马狂奔,凌统护在其后拼死力战,左右亲卫尽皆战死,凌统身上伤痕累累。

到了断桥处,孙权的随行军士狂抽马股,马儿吃痛,一跃之下,带着孙权逃出了生天。甘宁、凌统等人也先后突围而出,借着水遁逃回逍遥津南。

孙权险成阶下囚,张辽威震逍遥津。此战过后,江东每有小儿哭闹不休,只要一说“辽来辽来”,孩儿们即刻止啼。

张辽之威,由此可见。

合肥之战:张辽威震逍遥津,孙权差点被活捉,为何一定要打?

纵观三国战史,孙吴、曹魏两家仅以合肥为目标的争夺战,就前前后后打了数次。

自赤壁之战过后,在孙吴主动向曹魏发起的数十次进攻之中,围绕着“合肥——寿春”这一战线的争夺战更是达到12次之多,为何一定要打这个地方呢?

这里,就不能不说一下合肥的重要性。

对于合肥,魏明帝曹叡曾说:“先帝东置合肥,南守襄阳,西固祁山,贼来辄破于三城之下者,地有所必争也。”

合肥之战:张辽威震逍遥津,孙权差点被活捉,为何一定要打?

合肥位处长江、淮河之间,是“濡须水——巢湖——施水——肥水”一线的咽喉要塞,只要攻下了合肥,孙权便可于“长江——淮河”这一片巨大的区域内轻松实现“自驾游”,并可借着泗水睢水颍水等水路要道横行中原。

能从江东直达许昌,这是不是一个梦?绝对不是,只要孙权攻克了合肥、寿春,一切皆有可能。

事实上,沿长江一线的水路北上并非只有这一条,也可通过荆州的汉水北上襄阳,或是通过广陵的中渎水北上淮河,但这两条线路对于东吴来说,都是不合适的。

其一,由广陵北上的中渎水航道较浅,不方便于行军、补给,并且沿途地广人稀,想要拓宽航道、疏通淤塞,估计都找不到人来干这活。

合肥之战:张辽威震逍遥津,孙权差点被活捉,为何一定要打?

其二,若是经由荆州汉水北上,能否攻克襄阳就是首要难题,攻克襄阳之后再沿淯水北上,最多也只能到达宛城,想要再进中原,那就只能两腿走路了,这不符合东吴“能水战决不陆战”的传统。

故而,攻克合肥是孙权的最佳选择,或许也是他北进中原的唯一选择。

合肥之战:张辽威震逍遥津,孙权差点被活捉,为何一定要打?

当然了,孙权能够看到的问题,曹操难道就看不到么?

自古有言“守江必守淮”,这不仅是因为江淮一带的水路密布,更是出于“长江——淮河”一带作为战争缓冲区的考虑。

曹操先是将江淮一带的居民内迁,目的就是为了“坚壁清野”,以一片广袤的“无人区”来阻止孙权北进,他只需要以精兵强将紧扼合肥、襄阳等重要咽喉地带,就不用在江淮一带再投入大量的战力、资源。

只要合肥在手,整个淮河以北就都是曹魏富饶的粮区,想怎么搞开发都行,想怎么搞生产都行,因为这一带不处于战争前线。

若是合肥这个“曹魏桥头堡”被东吴攻下,孙权依靠强大的水军,再图淮河并非难事。

合肥之战:张辽威震逍遥津,孙权差点被活捉,为何一定要打?

万一到了这个程度,曹魏与孙吴之间的战争缓冲区势必北移,曹魏在淮河以北的一片富土势必沦为下一个“不居者数百里”,江淮地区也将凭借着四通八达的水道迅速恢复生机。

从地盘大小上看,这或许只是一片土地的得失,但从整体上看,这就涉及到了人口、粮食、财富等综合国力的此消彼长。

因此,合肥是孙吴一定要打的,也是曹魏一定要守的。

只可惜,孙权在军事才能这一块,与其父兄相去甚远。

Tags:张辽   孙权   李典   曹操   乐进   三国   张鲁   孙策   关羽   凌统   合肥   诸葛亮   甘宁   吕蒙   荆州   孙坚   刘备   罗伯特·李   历史   徐盛   汉中   一战   三国志   湘江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