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江州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月氏国放弃与汉武帝结盟共击匈奴,是为求自保还是错失良机?(月氏国在哪里)

网络整理 2022-05-14 最新信息

公元前128年,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外交家张骞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来到传说中的大月氏国。带着汉武大帝的委托,张骞向大月氏国王提出军事结盟,共同对抗匈奴,但却遭到对方的拒绝。张骞失望地离开了月氏国,而月氏国在不久后也是分分合合,最终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月氏拒绝汉武帝的结盟,是因为惧怕匈奴而自保,还是国王错失良机?今天就和大家聊聊古代西域帝国——月氏国。

月氏国放弃与汉武帝结盟共击匈奴,是为求自保还是错失良机?

张骞出塞

月氏国的强盛之路

西域文化一直充满着神秘色彩,主要是因为古代西域都是游牧民族为主,这些民族虽然有自己的文化和语言,但很少有文字,关于他们的历史也是一代代口口相传下来,这样的历史就很容易出现争议。月氏国就是充满神秘和争议的西域帝国,他们曾经在草原上叱咤风云,在最鼎盛时期,连强大的匈奴王都要把自己的儿子送给月氏国做人质,但在短短的百年时间里,月氏国又被分崩瓦解,月氏这个名字也从历史上消失。

关于月氏族的起源有很多说法,其中有一个说法比较有说服力,那就是月氏人属于吐火罗人中的一个分支。早在公元前10世纪后,月氏族人就出现在了祁连山下的河西走廊,他们与中原文明的第一次接触是发生在西周时期,据《穆天子传》记载,当时周穆王西巡的时候来到了祁连山下的“禺知之平”,月氏人第一次见到中原天子非常热情,还赠送了周天子许多礼物。其文中所写的“禺知”就是月氏,在一些早期的文字记载中,月氏通常被写作成“禺知”或者“禺氏”。

月氏国放弃与汉武帝结盟共击匈奴,是为求自保还是错失良机?

西域古国

俗话说靠山吃山,喝水吃水,月氏族地处西域,他们也充分利用当地资源谋取生存。据《管子》记载,桓公问管子如果四方蛮夷不上贡怎么办?管子就建议用四方的主要产物作为货币,这样他们自然就会来朝贡,其中“禺氏”就以玉器为主,“禺氏不朝,请以白璧为币乎?”说明月氏国当时主要生产上等的白玉,而中国人向来就将玉器视为珍宝,地处河西走廊的月氏国自然成为东西贸易的中转站,如此优越的地理位置令月氏国迅速崛起。

战国时期,月氏国越来越强大,原来的领土已经不够用了,必须要向外扩张,他们扩张的第一站就是敦煌,在敦煌附近与当地的乌孙国展开激烈交锋。乌孙国只是西域一个小国,哪里是月氏国的对手,很快乌孙国就战败,国王难兜靡也在战争中被杀害。当时乌孙国的小太子猎骄靡还是个婴儿,战乱之中被丢弃于荒野之中,没想到身在荒野的小太子不但没有饿死,反而健康地活了下来。传说是乌鸦给太子喂肉,野狼又给他喂奶,这一现象引起匈奴王的好奇,他觉得这小宝宝不简单,便把猎骄靡领回自己国家收养。

月氏国放弃与汉武帝结盟共击匈奴,是为求自保还是错失良机?

匈奴剧照

月氏族侵略乌孙国或许只是一个大鱼吃小鱼的过程,但却给自己埋下了隐患,正是因为后来乌孙国的复仇,才使得月氏族不断被驱赶,不断地迁徙,特别是猎骄靡长大以后,联合匈奴一起袭击月氏国,每一次袭击都给月氏国以最致命的打击。不过这是后来的事,在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时候,月氏国还是非常强大的。

由于匈奴与中原地区不断发生战争,这样月氏国反而可以独善其身,在和平中发展自己。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时候,月氏国进入最鼎盛时期,全国有“控弦十余万”,这在西域列国中已经相当强大了,虽然后来匈奴最鼎盛的时候“控弦三十余万”,但此时的匈奴与月氏国还是有一段差距。匈奴与秦朝战事不断,为了防止月氏国趁机偷袭,匈奴王只能向月氏国示好,把自己的儿子冒顿送到月氏国为人质。

月氏国放弃与汉武帝结盟共击匈奴,是为求自保还是错失良机?

冒顿单于剧照

匈奴与月氏国的百年纠葛

匈奴,也是西域游牧民族中非常强悍的民族,他们把首领称为单于,而匈奴最鼎盛时期就是冒顿单于在位的时候。

冒顿单于的一生也是充满坎坷,当他被父亲送往月氏做人质的时候,做梦也没想到自己刚到月氏没多久,父亲就发动大军攻打月氏,这等于是把自己往火炕里推啊。月氏国受到攻击,第一反应肯定是要杀人质,冒顿心里也非常清楚,于是他偷了一匹骏马连夜出逃,飞奔跑回自己家中。

月氏国放弃与汉武帝结盟共击匈奴,是为求自保还是错失良机?

匈奴战争

回到家中的冒顿一切都明白了,原来父王并不喜欢自己,把自己送往月氏做人质是假,借月氏人杀自己是真,而背后目的就是为了立自己同父异母的弟弟为太子。冒顿一切看在眼里,却不表露出来,他暗中培养自己的亲信,用响箭为指令,要求身边的亲信按自己响箭所指目标射击,最后他把响箭指向自己的父王……

据《史记·匈奴列传》记载:“从其父单于头曼猎,以鸣镝射头曼,其左右亦皆随鸣镝而射杀单于头曼,遂尽诛其後母与弟及大臣不听从者。冒顿自立为单于。”

匈奴王头曼单于就这样死在自己儿子手中,冒顿自立为新的单于。冒顿掌管匈奴后开始不断征伐周边小国,匈奴势力空前强大,此时的匈奴已是“控弦三十余万”,实力远远在月氏国之上。

月氏国放弃与汉武帝结盟共击匈奴,是为求自保还是错失良机?

冒顿单于剧照

此时的冒顿单于开始盘算报仇的事了,虽然当初是自己的父亲想至自己于死地,但是在月氏国做人质的日子也不好过。公元前177年,冒顿单于派右贤王领兵攻打月氏国,这一战给月氏国毁灭性的一击,月氏人开始四处逃散,一部分人迁往天山以北地区,后来被称为大月氏,另一部分人则迁到了甘南青海一带,被称为小月氏,他们与当地羌人和吐蕃人杂居,最终被同化。

大月氏族被迫背井离乡,来到天山以北的伊犁河和伊塞克湖流域(就是现在的吉尔吉斯斯坦境内),他们击败了生活在当地的塞人部落,驱赶他们离开,占据了伊犁河谷。然而好景不长,大月氏人还没在伊犁河谷站稳脚跟,就被乌孙人骚扰。原来当初月氏国占领敦煌的时候,并没有把乌孙国的人赶尽杀绝,很大一部分人都流亡至此处,当初被匈奴收养的小太子猎骄靡也已经长大成人,此时的乌孙国在猎骄靡的领导下与匈奴结盟。面对匈奴与乌孙国联合打击,大月氏人毫无还手之力。在长期的袭击中,大月氏国王也惨死在战乱之中,头颅还被对方割下来制成饮酒的杯子!

月氏国放弃与汉武帝结盟共击匈奴,是为求自保还是错失良机?

匈奴战争

据《史记·大宛列传》记载:“是时天子问匈奴降者,皆言匈奴破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月氏遁逃而常怨仇匈奴,无与共击之。”

大月氏族面对强大的敌人,只能再次迁徙。公元前155年,大月氏人来到了大宛(现在的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交界处),当时的大宛是由大夏国管理。月氏人控制了当地的河流,烧毁都城,把这座凝聚了希腊与波斯元素的古城毁于一旦。他们摧毁大宛后继续往大夏迁徙,由于大夏国没有强势的首领,反而是各个城之间小首领众多,而且大夏人特别害怕打仗,因此月氏人很快占领了这个国家。

月氏国放弃与汉武帝结盟共击匈奴,是为求自保还是错失良机?

月氏族迁徙图

月氏国拒绝汉朝的结盟

公元前138年,汉武帝刘彻从匈奴俘虏口中得知西域有一个强大的国家叫月氏国,这个国家有实力与匈奴抗衡,并非与匈奴还有不共戴天之仇。于是便派张骞出使月氏国,希望可以说服其国王共同对抗匈奴。

张骞出塞的历史大家都非常熟悉了,他刚离开中原没多远就被匈奴抓住,还被强行扣押了10多年,在那里结婚生子。不过这些都没有阻止张骞要去月氏的决心,终于在公元前128年,张骞历经艰辛见到了月氏国王,说明自己的来意,希望月氏能够与汉朝一起对付匈奴,以报当年杀国王之仇。

月氏国放弃与汉武帝结盟共击匈奴,是为求自保还是错失良机?

张骞出塞路线图

月氏国王没有答应张骞提出的条件,他认为如今的月氏国已经很好,资源丰富,战争又少,报仇的事也不再去想了。

据《汉书·张骞传》记载:“既臣大夏而君之,地肥饶,少寇,志安乐,又自以远远汉,殊无报胡之心。骞从月氏至大夏,竟不能得月氏要领。”

月氏国就这样放弃了一次反击匈奴的机会,或许月氏国王也有自己的顾虑,因为他只见识过匈奴的强大,并不清楚汉朝到底有多少实力。而张骞来到月氏国之前,在匈奴那里又扣押了十几年,出发前带出来的东西肯定被匈奴人没收了,他去见月氏国王的时候也是一身匈奴人的打扮,就算说话再有底气,在月氏国王看来也不太可信。月氏国王或许还会顾虑到,如果与汉朝一起把匈奴打败了,自己又将可能成为汉朝的目标。匈奴与汉朝的战争就像是狼虎之争,自己在两者面前如同绵羊,谁赢都捞不着好处。

月氏国放弃与汉武帝结盟共击匈奴,是为求自保还是错失良机?

张骞出使月氏国

不过在我看来,月氏国拒绝与汉朝合作,等于是错失一次霸主的机会。

从中原皇朝对待游牧民族的态度来看,通常都只是抵抗、打击,从来不去侵略和占领,因为中原都是农耕民族,不可能适应游牧生活,而且草原地区也不适合耕种,所以汉武帝打败匈奴,唐朝打败突厥,都只是驱赶,只要把他们赶走,不再来骚扰中原地区就好。如果月氏国当初答应张骞的条件,与汉朝联合打击匈奴,胜利以后,整个西域地区都有可能落入月氏国手中,因为当时的匈奴基本上已经把西域有实力的大国都清除了。

机会往往只有一次,错过就不会再有了。汉武帝没有月氏国的帮助也战胜了匈奴,但月氏却没有像国王预想的那样,在大夏安居乐业。大月氏国在大夏又分成五大翕侯,其中以贵霜最为强大,先后攻灭了其他四个翕侯,自己立为贵霜王,月氏也从此消失在历史中。

Tags:冒顿   匈奴王   匈奴   管子   史记·匈奴列传   月氏国   穆天子传   乌孙国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