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江州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朱元璋大杀功臣,面不改色,但杀此人时,冷血皇帝痛哭不舍(朱元璋杀功臣顺序)

网络整理 2022-05-08 最新信息

人们通常都认为,朱元璋诛功臣、除异己的行为是在明朝统治完全稳固之后,其实这是一种误解。早在明朝建立之前,朱元璋打天下的过程中,就已经开始铲除异己,巩固权势。在朱元璋杀死的大将中,有一位比较特殊,论官位,他都远超徐达,但却在后世默默无名,而且在处死他的时候,朱元璋竟然痛哭流涕,十分不舍。他是谁呢?他有着怎样的人生呢?且看【纵横五千年】的编者独孤雁一一道来!

话说在1362年8月,朱元璋在三山门外阅兵,突然挂起一阵怪风,“吹旗触上衣”,异常警觉的朱元璋“易服从他道还”,之后有人揭发说邵荣、赵继祖两位大将“伏兵门内,欲为变”。随后,朱元璋将这些人带来,在酒席上举行了一场特殊的审问。

朱元璋大杀功臣,面不改色,但杀此人时,冷血皇帝痛哭不舍

朱元璋:“我与尔等同起濠梁,望事业成,共享富贵,为一代之君臣。尔如何要谋害我?”

邵荣:“我等同年出外,取讨城池,多受劳苦,不能在家与妻子相守同乐,所以举此谋。”

邵荣“不饮酒,止是追悔而泣”,朱元璋也留下了眼泪。按照记载,朱元璋是不想杀死邵荣的,只想将其禁锢终身,但遭到常遇春的反对,于是“上不得已,命具酒食饮食之,涕泣与诀,皆就诛”。

这个邵荣就是本文的主人公,在《明史》中有一句话,“太祖所任将帅最著者,平章邵荣、右丞徐达与遇春为三”,可见邵荣的能力是不逊于徐达、常遇春的。再举一例,在与陈友谅的龙湾之战中,“(徐达)数战不利,上调邵荣兵沿江西截战”,“五王仅免,登舟而遁”。五王是陈友谅的亲弟,麾下第一骁将,而击败他的正是邵荣。

朱元璋大杀功臣,面不改色,但杀此人时,冷血皇帝痛哭不舍

不仅是能力,邵荣的地位也远超高徐达、常遇春。据史料记载,至正十九年初,“平章邵荣破张士诚兵于余杭”,而朱元璋当时的官职也是平章,直到这年的“五月,太祖为仪同三司、江南等处行中书省左丞相”。当时徐达、常遇春不过是枢密院佥院。按照当时的官制,丞相正一品,平章从一品,佥院不过是从二品。由此可见,邵荣的地位是仅次于朱元璋。

论地位、论能力,邵荣都是佼佼者,如果活到明朝建立,第一功臣非他莫属。那他为啥造反,真的是因为”不能在家与妻子相守同乐“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其实这场所谓的谋反案,不过是朱元璋设的一个局。其实邵荣的另一重身份,是朱元璋一直所担忧的,因为邵荣原属郭子兴的部下,并非是朱元璋的嫡系。

朱元璋大杀功臣,面不改色,但杀此人时,冷血皇帝痛哭不舍

朱元璋只有清洗掉那些不安定因素,才能将军权牢牢的把握在自己手中。邵荣的威望、地位、能力太过于高,直接威胁到自己的地位,这才是朱元璋杀杀手的原因。朱元璋置酒痛哭,不过是在表演罢了,邵荣太天真,完全没有看出来,不过一同被捕的赵继祖却看出了真相,他当时也说了句话,”若早为之,不见今日猎狗在床下死。事已如此,泣何益?“

朱元璋大杀功臣,面不改色,但杀此人时,冷血皇帝痛哭不舍

随着邵荣的死,朱元璋完全将军队置于自己的嫡系手中,确立了自己的绝对权威,彻底消除了内部隐患。随着明朝的建立,邵荣这个关键人物,却只剩下零星的记载。杀邵荣,是为巩固统治,之后杀功臣,同样如此,道理是一样的。

--------------------------------

品读千年变革,感悟人生冷暖,更多精彩,请关注【纵横五千年】

微信公众号:纵横五千年

Tags:邵荣   常遇春   徐达   明朝   朱元璋   明史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