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江州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三皇五帝新石器(新石器时代与旧石器时代的区别)

网络整理 2022-05-03 最新信息

三皇五帝新石器

《琢磨历史:玉里看中国》

北京日报出版社出版 2015年12月第1版 ISBN:978-7-5477-1523-9

著者:高宇 文化作家,自由撰稿人,“宜兴青瓷制作技艺”传人,无锡江南青瓷社文化统筹;著有《瓷里看中国:一部地缘文化史》

本书提要:

这本书以“文化”为主线讲历史、讲玉。但“文化”不是简单的逸闻故事、繁文缛节。它以人的思想迭变为骨,以人的行为传承为肉,或以文字、或以心口、或以器物,代代相延。历史这部长剧,英雄也好、草根也罢,都只是龙套,“文化”才是决定它样貌的导演。本书就以这种视角解构历史,再用玉之一物,来把解构出的这个不一样的历史呈现给读者。因此,本书讲历史却不说故事,讲玉却不谈鉴定。但喜欢历史的读者,可以从中管窥历史的本相而打开一个新的视野;喜欢玉的读者,亦可以从中认识真正的玉文化而获得品玉的“眼力”。

第二编 神的力量与王的威仪

自古玉就伴随着高贵与威仪,是文明核心权力的象征。

玉文化的源头在远古的新石器时代。距今5000至6000年前,中国大地的各个方位都发展出了高度发达的史前文明,玉见证了它们的交融和华夏文明的萌芽。“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祭祀代表的神权、征伐代表的王权都集中在一个人身上,这个人就是兼任巫师的部落首领,他的神权和王权则附着在两类玉器上:用于祭祀的玉神器;脱胎于兵器的玉斧。

历史前行,国家出现,君主的时代来临。帝王们只要主持国之祭礼即可证明神权在握;王权也更多地靠礼教、尊卑秩序来体现。史前时代的两大类玉器就此改变:神器演化成了礼器继续体现君主的神权;体现王权的则发展出帝王和贵人身上繁缛的玉佩饰。

本编即从王权之演化入手,探究从神、王一体到王大于神的历史轨迹。并以玉在其中的地位转变为线索,讲述中华文明里关于宗教、神祗、礼教的思考,并兼及古代服饰制度和官僚制度的流变和思想背景。

第一章 四方皆玉:文明起点第一节 三皇五帝新石器

一、三皇五帝与皇帝

小时候听评书,说书人神气的紧,手中一块醒木“啪”地一拍,先念两句定场诗压住阵脚,诗曰: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就这两句,好象整个中国历史马上就立体地竖在了眼前,让人直接就被他带到了古代,带到了故事里。三皇五帝就是中国人心目中那个历史的源头,虽然这个源头朦朦胧胧的,大部分人也说不大清楚。但我们一直就稀里糊涂地把这八个人当远古的皇帝崇敬着,把他们视为中华文明的远祖。

古籍里和大部分人得到的概念里,中国古代是这样一个序列:三皇→五帝→夏→商→周→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元→明→清。这个序列里的商以后部分没有任何问题,商以前的部分则很有问题,问题又分为外国人的问题和中国人的问题。在西方学术界看来,夏和夏以前的时代统统都是问题,原因很简单,就是没有商代以前的文字出土来做证明;在中国学术界看来,为了证明我们的五千年文明说,由国家组织了“夏商周断代工程”,至少我们自己已经确定了夏的存在。因此夏不是问题了,但三皇五帝真的是个大问题。说起来,三皇五帝到现在为止,就只能在故纸堆里追寻他们的踪迹并缅怀这几位始祖。而最具幽默感的是,在我们的古籍里,居然给我们自己挖了个不浅的陷阱:三皇和五帝各自有好几套人马,这难免不让我们发出莫名之叹。

关于三皇五帝有一个很著名的典故是说:秦统一六国后自信心爆棚,觉得干成了这么彪炳千秋的伟业,我们的大领导怎么还委委屈屈地,跟被我们灭掉的那六位一样叫“王”呢?肯定不行!那他应该叫什么才好呢?既然他的功绩盖过了三皇五帝,那就叫做“皇帝”吧!于是,秦王政就成了“始皇帝”。


三皇五帝新石器

秦始皇画像

其实,这个故事的真实说法是这样的,根据《史记·秦始皇本纪》:

“秦初并天下,令丞相、御史曰:‘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其议帝号’”。

秦王统一天下后,让手下几位最大的官商量自己应该改个什么职称。其实这本身就很矫情,一个至高无上的王者,让手下人来建议应该怎么称呼自己,这明显是想听听他们说奉承话。果然,这几位毫不犹豫地把马屁拍到了顶峰。《秦始皇本纪》里接着说:

“丞相绾、御史大夫劫、廷尉斯等皆曰:‘昔者五帝地方千里,其外侯服夷服诸侯或朝或否,天子不能制。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臣等谨与博士议曰,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臣等昧死上尊号,王为泰皇。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

在此时的三皇不是人,而是神明,分别是天神、地神和一位最高的“泰神”。嬴政大概也觉得王绾、李斯他们马屁拍得有点过了,让自己位压天地实在过于狂妄,于是王曰:

“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他如议。”

——《史记·秦始皇本纪》。是的,还是只跟作为人的五帝比一比较为保险。但嬴政又实在舍不得皇这个跟神沾边的字眼,于是就创出了“皇帝”这个中国历史上最牛的词。

二、话说三皇

看来直到秦汉,三皇都是神不是人。所以二十四史打头阵的《史记》,第一篇是《五帝本纪》而不是《三皇本纪》,因为史书还是要记人事而不是神话。《史记》成书于西汉,其以五帝开篇就证明,直到西汉三皇都还是神。那我们就可以把秦国君臣议论的三皇,叫做三皇的天神版。三皇的另一个版本是人王版,他们就从神变成了上古时代给人民带来了绝大福祉的领袖。作为人王的三皇至少有三套班子:一是羲皇(伏羲)、娲皇(女娲)、农皇(神农);二是燧人氏(燧皇)、伏羲氏(羲皇)、神农氏(农皇);三是伏羲、神农、黄帝。最终伏羲氏、神农氏和燧人氏的组合占了上风,成了最主流的三皇,这个人王版本的源头是东汉的纬书。


三皇五帝新石器

宋٠马麟《伏羲图》

三皇五帝新石器

南阳汉代画像石刻《女娲捧璧》

“ 纬书”是相对于儒家的“经书”而言,东汉的纬书也称“谶纬”、“纬候”、“图纬”、“图谶”等,此学被称为“内学”。纬书里仅有少部分内容是与经义有关联的,大部分都与经义无关。一部分是记录或编造一些古代帝王、圣人的符瑞故事,以说明圣人感天而生的道理,里面也夹杂着一些历史记载、神话传说;还有很大一部分是预言、占验的内容;当然也有不少古代地理资料和古人对地理的认识。谶纬的起头是西汉末王莽、刘歆这一伙人。王莽是中国祥瑞学的第一位大师,他摸准了领导都愿意听喜报、老百姓都喜欢听故事的心理,隔三差五地就造出点符瑞向王太后报喜,也向全国昭示。在这一次次地符瑞引导下,他不断地加强着自己最能治理天下的舆论形象,隐喻着天命已经从汉转到了他的身上。最后他一路从“安汉公”到“假皇帝”,终于顺理成章地做了“真皇帝”。

刘歆这些人就常年地负责给王莽的符瑞提供理论依据和文化注解,这些东西就成了纬书的源头,到东汉居然成为显学。里面自然就有越来越多的古代圣人出现,这些圣人都给人民带来了极大的好处,说白了就是让有政治需要的王莽类人物,好攀附古圣以成今圣。伏羲氏结绳记事、制易制乐、教人渔猎、穿衣;神农氏遍尝百草,启万世农业之源;燧人氏教人用火,人民从此不再茹毛饮血。这几位的功绩用现代话说就是改变了文明进程,叫一声皇自然是毫不为过。不过,这几位是否真的存在就大可怀疑了,比如说教人取火的燧人氏。考古学告诉我们,两、三万年前的山顶洞人已经可以熟练使用火,难道燧人氏居然是山顶洞人的一个首领?难道就此可以说,旧石器晚期中华文化就已经开始形成了?这明显是一种臆语。

三、话说五帝

五帝跟三皇待遇相似,也是两个版本数套人马,两个版本依然是神的系统和人王系统。神的系统大名鼎鼎,叫做五方天帝:中央黄帝、东方青帝、南方赤帝、西方白帝、北方黑帝。请让我们简单说一说中国的五行体系,因为五帝这个事盘根错节,完全建立在五行学说上。

五行是金、木、水、火、土相生相克: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就是一正一反两个连环套,中国所有的事你都能套在里面说。然后在这个已有的连环套上又加了两层,一个是方位、一个是颜色,最终形成了一个三层结构的连环套,可套万物(包括玉器),里面集大成的就是这个五方帝。五方帝是最典型的三层五行结构:中央(方位)黄(色)帝属土;东方青帝属木;西方白帝属金;南方赤帝属火;北方黑帝属水。这个五方帝属于意识形态的总结构,它成型后开始统辖古代生活的方方面面,只要你能把一类事物切成五份或凑成五份,就能用它来套。

在道教里,五方帝的活学活用到达极致,有所谓“在天中则称五老上帝,在天文则称五帝座及五方五星,在神灵则称五方五帝,在山岳则称五岳圣帝,在人身则称五脏神君”之说。看看,是不是包罗万有、通天彻地了。还有一个集大成的说法:

1、东方青灵始老天君,号曰东方木德青帝太昊伏羲,木帝也,其精岁星.下应泰山神仙。

2、南方丹灵真老天君,号曰南方火德赤帝炎帝神农,火帝也,其精荧惑,下应衡山神仙。

3、中央元灵元老君,号曰中央土德黄帝轩辕,土帝也,其精镇星,下应嵩山神仙。

4、西方皓灵皇老天君,号曰西方金德白帝金天少昊,金帝也,其精太白,下应华山神仙。

5、北方五灵玄老天君,号曰北方水德黑帝颛顼,水帝也,其精辰星,下应恒山神仙。

五帝有一点跟三皇还是不同的,三皇系统里的两个版本之间无交集,神就是神、人就是人。如果一定要说有交集,也就是在东汉,三皇里的泰皇一度被人皇代替,人皇就可以说是人王了,也就是说人王版本曾经是天神版本的一个子系统。五帝系统就不一样了,它的两个版本交集是大大的,五帝本来只是五位传说中的帝王。后来五德终始说大行其道,这五位就开始对应天上的五帝,开始有五行之德,开始有主祀的方位。他们既保持着在老儒家里的古圣人的身份,又一头扎进新儒家的五行学里做起了大旗,看看上面列举的那一大串五方帝名衔就知道了。

作为人王的五帝依然保持着多套班子的作风,至少有五套:

1、黄帝、颛顼、帝喾、尧、舜(《大戴礼记》、《史记》)。

2、庖牺、神农、黄帝、尧、舜(《战国策》)。

3、太昊、炎帝、黄帝、少昊、颛顼(《吕氏春秋》)。

4、黄帝、少昊、颛顼、帝喾、尧(《资治通鉴外纪》)。

5、少昊、颛顼、帝喾、尧、舜(伪《尚书序》)。


三皇五帝新石器

陕西黄帝陵

出现这么多套领导班子的原因跟三皇一样,是为后世的政治服务的,同样跟三皇一样,最终有一套班子较为权威被广泛承认,就是《史记·五帝本纪》里的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尧、舜。《五帝本纪》里说这五位的关系是这样的,前四位是一家人,最后一位不是血亲但也可以算作自己人。黄帝不用说了,中华始祖公孙轩辕;颛顼是他的孙子;帝喾是黄帝的曾孙也就是颛顼的堂侄;尧是帝喾的儿子。本来天子之位好好地在自己家里往下传,不知道为什么,到了帝尧就死活看不上自家儿子丹朱,而看上一个不相干的贤人叫做舜。可能尧自己也觉得把天下直接给个外人说不过去,就把两个女儿嫁给了舜,所以说白了伟大的禅让还是老丈人传给女婿罢了。

四、三皇五帝与新石器时期

说了这么多的三皇五帝,其实是想看看,这个中国古史传说中的时代,到底是我们已知的哪个时候。舜后来把帝位传给了禹,禹的儿子启建立了夏朝,因为考古发现的二里头文化已经被认定为夏朝中晚期,夏确实是存在的,那么我们按照时间来推一推禹之前的三皇五帝都是什么时候的人。《史记•五帝本纪》里说:舜为尧守了三年丧而正式践帝位,在位三十九年而崩,也就是舜的时代有四十二年;尧立七十年得舜,二十年而老,令舜摄行天子之政,荐之於天,尧辟位凡二十八年而崩。这样算下来尧的时代一共有一百一十八年,虽然这有些不可思议。尧以前的帝王没有在位时间记载,我们就把尧和舜的在位时间做一个平均值,把它当作从黄帝到舜的各代帝王的平均在位世间吧,这个值是八十年。从黄帝到舜一共历六代,也就是从黄帝到禹共有四百八十年。我国史学界现在对夏的认定是约前21世纪—约前16世纪,就是距今大概四千年,那么从黄帝到舜,如果存在,他们是距今大概四千到四千五百年的人物,那个时候是什么时期呢——新石器晚期。

三皇五帝新石器

宋٠马麟《夏禹图》

结论有了,古籍和传说中的五帝时代就是现在考古学里的新石器晚期。而在三皇系统里曾经有黄帝入选过,由此可知,三皇时代如果存在也不会距离五帝时代太远,我们就可以做出这样的判断:三皇五帝就是从新石器中期到晚期的这么一段时间,也就是从兴隆洼文化到良渚文化、龙山文化之间的这段时间,就是中国玉文化的史前时代。那么,大概就可以说,如果三皇五帝确实存在,他们就是以各史前文明里最大牌的几位部落首领作为原型,而艺术加工出来的。

Tags:玉文化   定场诗   秦始皇   三皇五帝   史记·秦始皇本纪   中华文明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