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江州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从汲黯对张汤的评价,看组织治乱之源(张汤的下场)

网络整理 2022-06-07 最新信息

一、小故事

公元104年前后,汉武帝的大臣汲黯离开朝廷前,担心张汤为祸,对朝廷掌管礼仪的大行令李息谆谆告诫,希望他能有所规劝,对他说:

“我被抛弃到外郡去,不能参加朝廷大事的议论了。但御史大夫张汤,他的智巧完全可以拒绝人家对他的批评,他的诡计完全可以掩饰他的错误,不愿意根据正道替天下人说活,专门迎合主上的心意。主上心里所不想要的,就毁谤;主上心里所想要的,就称赞。喜欢制造事端,玩弄条文法令,在朝廷内心怀奸诈来迎合主上的心意,在朝廷外就挟制残忍贪婪的恶吏来维护自己的威严。您列位於九卿,为何不趁早向皇上进言?您跟他都将受到诛戮了。”

李息畏惧张汤,终于不敢进言。约十年后,张汤果然遭败,皇上听到了汲黯对李息讲过的话,到底判处了李息的罪。


二、大道理

从他俩的对话中,可以看到组织治乱的几个要点:

1、首先是行事的依据。

良好的组织根据“正道”行事,有问题的组织依据“主上的心意”行事。当行事的依据发生变化后,不再根据正道行事,错误决策即不可避免。其造成的组织问题迁延日久,则沉疴难愈,任何人无力回天,乱局即定。正如后来唐太宗所说:“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继月,乃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

2、其次是在位的高级管理者。

组织中,在位的高级管理者拥有合法的、有时候是唯一的对上对下沟通权、指挥权和事务处置权,因此,如果有不良的高级管理者,像张汤一样对事方面“喜欢制造事端,玩弄条文法令”,对人方面“对上迎合对外勾结”,必能制造出极大的操作空间以满足私利,这样一来,则使事物的正常运行秩序发生极大扭曲直至完全破坏。先有为乱之人,后有混乱之政,如影随形,祸在须臾。

3、最后是在位的高级监督者。

“天子有诤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其天下”,天子只要有七个肯劝他的大臣,纵使他没有很好的道德学问,天下还可以维持。组织中一般往往设置有权力使用的监督平衡机制,如果其能正常发挥作用,则能保证治理的效能。如果监督平衡机制因各种原因失灵,则除非大公无私的圣人在位,否则几乎必然导致前述混乱的发生。


三、原文欣赏

附:《汉书·张冯汲郑传》

黯既辞,过大行李息,曰:“黯弃逐居郡,不得与朝廷议矣。然御史大夫汤智足以距谏,诈足以饰非,非肯正为天下言,专阿主意。主意所不欲,因而毁之;主意所欲,因而誉之。好兴事,舞文法,内怀诈以御主心,外挟贼吏以为重。公列九卿不早言之何?公与之俱受其戮矣!”息畏汤,终不敢言。……后张汤败,上闻黯与息言,抵息罪。

Tags:张汤   汉武帝   唐太宗   汉书   法律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