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江州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那些年寸土不争的燕国人,那些年担惊受怕的燕桓侯(燕国国君列表)

网络整理 2022-05-19 最新信息

那些年寸土不争的燕国人,那些年担惊受怕的燕桓侯

燕桓侯担惊受怕的那些年

燕宣侯以来,燕国的国力似有衰退,对周边如山戎、孤竹等族群的威慑力大为削弱。燕穆侯、燕宣侯大概都曾主动向诸侯国们请求政治庇护,可见燕国当时所属区域是呈现收缩策略的。

公元前771年的镐京之乱而后,整个天下被划分为多个区域,其中又以北方的戎狄部族和南方的蛮夷部族为最强,但这些部族处于边缘地带,而且长期处于多部落族群分散而居,其在军事上的凝聚力就大大的逊色于诸侯列国。

当时的周天子东迁而后,列国诸侯们对于失衡的格局并没有找到良好的处理办法,众多诸侯内心的不安全感就演化成为疆土的纷争和掠夺,燕国推行保守政策或跟此有关。

凡事皆为此消彼长,戎狄部族当年曾经攻破周天子的都城,对周人而言戎狄可能被认为是“戎祸”。而燕国数百年低调发展而后,由于地处相对偏远,又是长期与戎狄杂居,可能多少年间就与戎狄之间产生过诸多冲突。

那些年寸土不争的燕国人,那些年担惊受怕的燕桓侯

燕桓侯担惊受怕的那些年

作为诸侯列国们的北大门,燕国人对戎狄之感情相对要复杂得多,即惧其偷袭,又要与之共存,燕国人对戎狄的恨,可能要比其他诸侯要弱得多。而且在镐京之乱后的百余年间,诸侯列国们极少与戎狄产生规模化战争,这即让戎狄部族赢得了宝贵的生存时间,与燕国的保守不同,这段时间戎狄部族的发展可能是更为迅猛,燕国正是感受到这种变化,才会逐渐加强与列国的外交联络。

燕国最早的都城是在今天北京的西南地区,跟其他诸侯国不同的是,燕国人始终缺乏安全感,就是对都城的所在地也存在疑虑,自建国之时就没有完全集中所有精力建设一座都城,而是分散了大量人力和物力去建设更多城池,大约是在春秋时代燕国至少就有了几座比较像样的城池,如最早的都城蓟丘,其后的都城良乡窦店,再而后则是临易。

跟燕桓侯有关系的就是这座临易都城。燕国的主体区域位于太行山、燕山以东的区域,而在这些山地之上,往往活跃着大量戎狄部族。在两座山脉的这个区域以西,就有当年黄帝与蚩尤大战的逐鹿之地,可见这里本身在当年就是异族人活跃的区域,作为外来者的燕国人,数百年间也无法彻底征服他们,反而是常常受到山戎族群的侵扰,山戎族群甚至无视燕国直接绕过燕国地界侵扰齐国。

那些年寸土不争的燕国人,那些年担惊受怕的燕桓侯

燕桓侯担惊受怕的那些年

《史记》载:“宣侯十三年卒,子桓侯立。桓侯七年卒,子庄公立”,《世本》载:“桓侯徙临易”,燕桓侯对戎狄部族的抵抗能力显然是持续削弱的,只是燕桓侯可能就连抵抗戎狄的半点儿信心也没有,面对突袭而来的戎狄族群,直接就是选择了迁徙都城以避“戎祸”,燕桓侯的这种忧虑之心贯穿于其执政期间。跟众多燕国先祖执政时间都较长的情况相比,燕桓侯的执政时间相当的短暂,大约也就在六年左右时间就驾鹤西去,期间还包括了迁徙都城如此重大的政治事件。

燕桓侯一生之中所做过的最为重大的事情,即是这次迁徙都城。而这座临易城,后来又成为了燕国后代国君的重要城池。燕桓侯时代的中原,齐鲁郑卫等国正致力于稳固郑庄公而后的乱局,列国们都还在努力的试图完成政治的稳固。谁又能帮助北方的燕国呢?燕桓侯无力,诸侯们也很无力。


Tags:史记   山东   春秋战国   政治   郑庄公   太行山   黄帝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