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江州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言语的力量:至暗时刻,英国首相丘吉尔改变世界战局的三次演讲(希特勒演讲稿中文音频)

网络整理 2022-05-07 最新信息

文/读书话生活


1940年,正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之后的第二年,德国纳粹采用闪电战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开始席卷欧洲战场,欧洲许多国家沦陷或者即将面临沦陷,而英国也是被卷入的抗战国家之一。然而,面对纳粹步步紧逼的攻势,英国战局持续失利,领土的主权岌岌可危。在这种面临国难的时刻,英国内部却在因另一个问题而争论不休——更换首相。

原因有两点。

一是德国纳粹的势不可挡,英军在战场上节节败退,让英国政界和人民内心惶恐、担忧不已,并将责任归咎到代表整个英国的时任首相兼保守党人尼维尔·张伯伦身上。他们认为张伯伦已不适合领导英国,眼下急需一位超凡领袖出面,来稳定眼前的人心。也许是不同的时代对于领袖的要求有别于一般时代,在当时的英国人民心中,他们渴求的是一位不凡的首相,他必须做到不凡的领袖所能做到的不凡之事,即能说出打动并左右民众思想的话语,能说服人民愿意为之赴汤蹈火,能让民众鼓舞欢心,并打心底产生对战争的信心,无论最后是胜还是败。

二是以张伯伦为首的“议和派”仍坚持“媾和之道”,他们认为在希特勒为亮出自己的底牌之前先尝试议和,这也是英国避免灭顶之灾的唯一方法。而纳粹的咄咄逼人,让许多人对于议和持反对态度,认为这是将英国国土拱手于人的做法,因此呼吁现任领导下台之声日益强烈。局势本已糟糕,政治内斗更是雪上加霜,此时的英国内部,急需有人出来团结各党和军队,重整英国政权。

言语的力量:至暗时刻,英国首相丘吉尔改变世界战局的三次演讲

至暗时刻:力挽狂澜的丘吉尔

在此情况下,原为海军大臣的温斯顿·丘吉尔在严峻的形势下,一步步从后台走到观众的眼前,靠着出色的口才将自己推到首相之位,并激起人民抗战的信心,在后来的反法西斯战争中大显神威。他有三次著名的演讲,每次演讲前他都仔细思量,字字推敲,反复修改,并在别人面前预讲。因此他的演讲充分发挥了演说的技巧,紧扣人民的内心情感,将其恰如其分地表达出来,鼓舞并团结了人心,将看似的不可能化为了现实,堪称改变世界战局的三次演说。

第一次演讲(在下院成员前的演讲):明确对德宣战立场,巩固首相地位,获取支持,成为他领导并团结人民的第一步。

丘吉尔的上台并不是众望所归的,一方面是因为他前期在多次辗转于保守党和自由党两大阵营之间,使他被人认为叛徒,而且被人认为是自私自利者;另一方面,同为保守党的成员,之前投票反对政府全是因为发泄怒气,却没想到张伯伦为此倒台,导致愧疚于过往,存疑于当下,因此对于新首相的上任,他们持冷漠态度。这使得丘吉尔的首相地位并不稳固,而他自己也明白。于是,上任后的第一次演讲,成为了巩固地位、获取支持并团结人民的至关重要的第一步。

他的演说内容主要分以下几个部分:

首先,明确了此次以他为代表的新政府体现着一个决绝意志——一致誓与德国交战直至最终赢得胜利。

其次,向众人详细解释了目前政府内阁的成员组成及相关职位和事项的确定结果,未明确结果的给出了解决期限,并充分表达了自己及政府对于人民的广泛需求的考虑和使英国团结的愿望。

再次,分析眼前的局势,那就是“这场战争是史上一场大战,我们尚在初始阶段”、“存亡之际”、“面临最严峻的考验”、“面临难以估计的漫长的奋争与苦难”;并表明对德宣战的强烈决心:

我们的目标是什么?我可以一语以答之:胜利,不惜代价赢得胜利,不惧任何可怕局面赢得胜利,无论前路何其漫长艰险也要赢得胜利,因为,不赢得胜利,则无任何存续之机……

最后,总结并宣誓鼓舞:

时候既至,勿犹豫,让我们团结起来,凝聚力量,踏上征程。

短短的七分钟演讲虽然并没有让他当场获得雷鸣般的掌声,甚至说显得有些冷场。但他演讲的目的绝不仅仅只是为了满堂喝彩,他的眼光在于英国大众,整个世界,甚至不夸张地说,是绵亘万古的历史。他那诚恳而又极具技巧的演讲,既让大众看到了眼前面临的险恶境地,对变化的处境有切肤之感,又在末了慷慨激昂,让人们看到他大无畏和乐观的精神,藐视艰难,人民至上,堪为人民的领袖。

丘吉尔凭借这次演说,成功赢得了英国民众的心,不仅民众亢奋不已,报纸也竞相报道,甚至有报纸报道了一幅漫画作品,展现的就是人民万众一心支持丘吉尔的内容。

言语的力量:至暗时刻,英国首相丘吉尔改变世界战局的三次演讲

《全英国支持你,温斯顿》

第二次演讲(在民众前的广播演讲):巧妙地避开同盟国形势恶化的话题,以理性的激励唤起人民大众的信心和勇气。

这次演讲本是一次向英国民众汇报国际战局的报告,怎么汇报原本是个难题,原因是战局依旧每况愈下,并得不到来自美国等国家的帮助,同盟国法国尽管得到英国的支援,仍未组织一起一次像样的反攻,被德军步步紧逼,直逼法国的北海岸,而这也危及到驻扎在法国北部距比利时不远的近四十万名远征军,退与不退都将有危险,这也意味着英国的命运存亡。

对于领导者来说,将实际情况直白地汇报给群众不是明智的做法,他们想听到的绝不是这样的噩耗,这只会在他们原本脆弱的心灵上再次敲上重重的一锤;但也绝不是虚假隐瞒,隐瞒只会带来盲目的乐观,最终导致灭亡。丘吉尔苦思冥想,终于完成了这篇气势恢宏的演讲稿。

第一、先如实陈述眼前局势,德军攻势很猛,突破了法国北边的防线,并在一步步向法国内部入侵;但紧随其后,将这一切归因于前期无人防守,继而鼓舞众人:我方皇家空军给予他们大力支持,而法国也在逐步组织反抗打击侵略者,战局即将迎来逆转,前景可期;

第二、再次提醒个人不能盲目乐观,要充分肯定个人的作用和价值,每个人的努力都能对战局发挥积极作用,无论是在战斗前线的士兵,还是在后方提供精神和物资支援的人们。

第三、详细分析敌人的优势和己方的优势,如敌军虽然已侵入同盟国,但入侵之地尚小,仍有很大机会夺回;敌人的战机武器虽然比己方多,但是我方靠着士兵殊死战斗,已经将敌我差距渐渐缩小,敌人不再那么可怕;我方的重型武器正在摧毁地方的军事要塞,给予对方以致命的打击。

第四、借用同盟国誓死战斗到底的意志,以及英国内部各党派团结团结一致的信念,激励人们驱除黑暗,不作黑暗势力的奴隶,并以《圣经》来进一步提升斗志:

你们应装备起来,做勇敢的士兵,应准备停当,明早向前来攻击我们,毁灭我们和圣所的异民作战,因为我们在阵上,宁愿死也不愿看见我们的民族与圣所遭遇不幸。上天的旨意怎样,就怎样实行吧!

这段演说气势恢宏,让人民终于知道了须以什么姿态面对现实,而此前法国巴黎的沦陷,形势堪忧,却被他巧妙地避开,满满都是让人民备受鼓舞的话,得益于他那炉火纯青的演说功底,让他在此千钧一发之际,依旧能唤起民众为国家民族的事业而战。

言语的力量:至暗时刻,英国首相丘吉尔改变世界战局的三次演讲

丘吉尔

第三次演讲(敦刻尔克撤军):深刻地敌我分析,驻军的成功撤离使得抗争的力量得以保存,宣誓着必胜的信念。

这段演讲作于英军陆续从敦刻尔克港撤回英国之时,撤离期间德国空军在不断轰炸敦刻尔克港湾,撤军行动显得极其艰难,断水缺粮更是雪上加霜。然而他们凭借着超强意志,硬是克服重重困难,三十多万名将士成功撤回英国,为后期英国本土的战争保存了实力。此时此刻丘吉尔的演讲已经座无虚席,这展现出他的高大且充满希望的形象已经在内阁成员和民众心里根深蒂固。

他在此次演讲中陈述如下:

第一、以生动坦诚的言辞详述过去数周法国战场的形势,并报告敦刻尔克英军撤离情况,将环境的险恶、将士的无畏、纪律以简要但足够详尽的言语传达到大众耳朵里。同时提醒到,此次撤退只是一时的方略,要想赢得战争,靠的绝不是后撤。

第二、借用历史传奇来衬托眼下战争中男儿的伟大,甚至用一句话评价他们:

天破晓,机会至……一位位当代高贵的骑士应运而生。

同时举出历史上的专制君王最终都以失败而告终,比如拿破仑,来喻指希特勒的阴谋也不会得逞。

第三、展示自己对于未来战局的信心,无论何时何地,只要一切布置都有条不紊地进行,每个人都最大努力地各司其职,拼尽全力,必将在每一块土地或海域上给予敌人狠狠的迎头痛击。无论何时,将持续不断地战斗到底,从而拯救世界,重获自由:

我们将在法国战斗;我们将在任何海域战斗;我们将在空中战斗,愈战愈勇、愈战愈强;我们将不惜代价守卫我们的岛国。我们将在任何一块滩涂战斗;我们将在任何一处敌人登陆之地战斗;我们将在任何一畦田野、任何一条街巷战斗;我们将在任何一座山岗战斗;我们绝不投降;纵使,我绝不相信,英伦全岛或大部分落入敌手,遭受奴役,无力反击,驻守在帝国海外领地的舰队仍将继续苦战,直至新世界适时秉承主意,全力以赴,拯救旧世界,让其重获自由。

直达其旨,充满时代的强音,“在任何一块滩涂战斗”,宛如一声巨吼,是代民众发出的一声狮吼,在这前所未有的至暗时刻,破开重重迷雾,响彻云霄。

言语的力量:至暗时刻,英国首相丘吉尔改变世界战局的三次演讲

敦刻尔克撤军

丘吉尔为相的时间并不长,尤其是,在这种危急万分、压力巨大的情况下,真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同时质疑之声时时存在。但正是在这种险之又险的情况下,他敢于直面质疑和各种忧惧,将前方的压力担在肩头,而仍持续不断地给后方的民众带来理性的分析和胜利的希望,激起人民群众的勇气和信心并带领他们在这个迷雾重重的天空下追求光明,不断前行,堪称“领袖的楷模”。

《曹刿论战》中曾有言:

夫战,勇气也。

战斗,一方面靠的是军力物资,但另一方面更为重要,那就是信心和勇气,历史上以弱胜强和以强败于弱的案例太多了,看看我们中华民族就知道了。丘吉尔的上任并未给形势危急的英国带来强大的军队和武器,但他的演讲,足以煽动民心,聚起人民大众的反抗力量,而这股力量,比任何势力都强大,足以横扫各处战场。

Tags:丘吉尔   英国   演讲   第二次世界大战   法国   胜利退出演艺圈   欧洲   大众汽车   原汁原味的德系SUV   政治   海军   比利时   阿道夫·希特勒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