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江州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于禁:最悲惨的五子良将,晚节不保是否另有隐情?(于禁带什么战法)

网络整理 2022-04-16 最新信息

建安二十四年,襄樊一战牵动着三方势力的神经。此一战,季汉五虎上将之首关羽威震华夏,水淹七军更是令后人津津乐道。几家欢喜几家忧,当关羽的名号震惊中华时,五子良将之一,被曹操称为麾下最为"毅重"的将领于禁竟然拱手而降。

反观昔日马超副将庞德,本可借此机会投降关羽。与马超一同效命季汉、再续前缘。意料之外的是,庞德竟手持弓弩力战蜀军。从清晨力战到中午,弓箭消耗殆尽便近战肉搏。只为杀出一条血路,夺得一艘小船回到曹仁身边。事与愿违,这位忠勇的将军还是被蜀军活活生擒。

关羽帐下,于禁、庞德被五花大绑,帐外三万将士被洪水阻隔了退路成为待宰羔羊。关羽本想顺水推舟劝降庞德、于禁,曹操麾下三十年的老将军于禁很快便拱手而降。本来最容易劝降的庞德却好像一心求死,大骂关羽鼠辈,不战而胜,徒有虚名;又道刘备庸才,必然败于曹操。

于禁:最悲惨的五子良将,晚节不保是否另有隐情?

关羽是何等爱惜羽毛,又是何等敬爱兄长。败军之将于主帅帐前破口大骂,就算是马超的原部下,也终究难逃一死。

一声令下,人头落地。

事后曹操得到庞德宁死不降的消息,更是叹息道:

"吾知禁三十年,何意临危处难,反不如庞德邪!"

至此,于禁在人生的最后两年辗转季汉、东吴、曹魏三国,最后晚节不保,落得个厉侯的谥号。

鲜有败绩

胜败乃兵家常事,常胜将军世间少有。于禁本是曹操好友鲍信的部将,为何能成为五子良将,成为曹操麾下的招牌武将。这与他卓越的军事实力不无干系:

鲍信战死,于禁由王朗引荐给曹操。曹操派遣他率兵攻占徐州,于禁不负众望攻陷广戚,得胜,首战告捷;

官渡之战前夕,于禁率先请战,曹操拨给于禁两千兵马坚守曹军后方延津。恰逢刘备攻占徐州,曹操分兵东征徐州,袁绍军偷袭延津。于禁拒收,袁绍无可乘之机。

之后,于禁主动出击与乐进合兵五千余人,自延津西南方向杀出,阵斩上千人,俘虏千余人,其中还包括袁军将领何茂、王摩等二十余人。

官渡之战后,于禁累计升迁至偏将军,深受曹操信赖;

赤壁之战后,曹操败走华容道,元气大伤。彼时梅成、陈兰叛乱。于禁引兵讨梅成、张辽引兵战陈兰。眼见于禁部与梅成三千兵马即将短兵相接,梅成自知不敌假意投降,当于禁中计班师回朝时,梅成率部与陈兰会合。一时间,张辽不能速克叛贼,粮草不济。于禁自知屈辱,亲自押运粮草,与张辽合力斩杀梅成、陈兰,平定叛乱。此战于禁亡羊补牢,被赏赐增加食邑二百户,此时的于禁已经坐拥一千二百户的食邑。

于禁:最悲惨的五子良将,晚节不保是否另有隐情?

直至襄樊之战,曹仁拒守樊城。关羽勇冠三军,彼时襄樊之地已成困局。曹操遣七路大军来救,本来意在三子曹植挂帅。怎奈曹植饮酒误事,难当大任。于是,于禁督率七军,共三万兵马救援曹仁。时值秋季,阴雨不止,汉水暴涨。关羽借此天时之利,水淹七军,威震华夏。于禁兵败,迎来他人生中重要的转折。

威严毅重

曹操器重于禁,不仅仅因为他有过硬的军事才能。曹操更看重的是于禁的为人,身为将帅之才的基本素质,稳重坚毅。

曹操征讨张绣,张绣本来顺势而降。奈何曹操不忍好人妻的性格,接纳张绣叔叔张济的遗孀邹夫人。

于禁:最悲惨的五子良将,晚节不保是否另有隐情?

张绣对此感到不满,自知要被曹操除掉的张绣先下手为强,奇袭曹操大本营。此战曹操痛失悍将典韦、爱子曹昂。

在张绣奇袭曹操时,于禁发现青州军(曹操收编的黄巾军)一路烧杀劫掠,给百姓留下了强盗的印象。于禁为了整顿军纪,没有向曹操汇报,便将这帮青州军军法处置。其中个别人侥幸逃脱,向曹操诬告于禁被张绣策反。于禁没有及时解释,只是率领自己的兵马修筑战壕,有序地撤退。

安全逃脱张绣追击后,于禁向曹操报告。曹操赏识于禁临危不乱、明辨事情的轻重缓急。对于禁大肆夸奖一番:"淯水之难,吾其急也,将军在乱能整,讨暴坚垒,有不可动之节,虽古名将,何以加之!"册封于禁益寿亭侯。

自这件事可看出曹操对于禁的欣赏,与主仆二人之间的信任。

如果说整顿军纪这件事还不足以表明于禁的忠心,使得于禁成为曹操的心腹将领的话,那么于禁斩杀降将昌豨则足以表明自己对曹丞相的一番忠心。

昌豨本投降曹操,之后再次反叛。曹操使得夏侯渊与于禁征讨昌豨。夏侯渊勇猛,连下数城。昌豨因为和于禁有旧交,便向于禁请降,企图保全身家性命。众将领都认为昌豨的性命应该交给丞相定夺。怎料于禁爱惜羽毛,为证明自己清白将昌豨处死。曹操闻言:"豨降不诣吾而归禁,岂非命耶!"东海叛乱平定后,曹操借献帝之手,拜于禁为虎威将军。

于禁:最悲惨的五子良将,晚节不保是否另有隐情?

于禁从严军纪,对曾经的老友不讲丝毫的情面,以验证自己的忠肝义胆。这样一来于禁在仕途上不断升迁,但是在将士们和朝中大臣们却没有什么好口碑。

虽然名声不好,但是于禁极具威严,令三军将士无不胆寒。

张鲁部被曹操攻克,朱灵在此战中立下赫赫战功,在军中的威望不断上涨。朱灵本是袁绍部将,后降于曹操。汉中之地曹操尚未完全掌控,昔日降将朱灵又威望大涨,屡立军功。这使得曹操不得不对朱灵有所忌惮。

此时于禁已成为曹操心腹,曹操派遣于禁收回朱灵兵权。朱灵刚立军功,现在打压朱灵可谓是名不正、言不顺,可是于禁毫不畏惧深陷"敌营",率领十几骑亲兵直奔朱灵大帐。开门见山逼迫朱灵交出兵权,碍于于禁的威严,朱灵大军竟鸦雀无声,无一人反抗。

不久后曹操加冕魏王,于禁深受器重,升迁为左将军、假节钺。此时的于禁可谓是风光无限,人生巅峰。

不久后襄樊之战,于禁跌入人生低谷,从此便再也没有爬起来。

猜测

诸多三国迷对于禁投降有种种猜测。

于禁刚投降曹操时,不惧青州军的谣言,为什么要在人生顶峰时放下一生的荣誉做了厚颜无耻的降将。

其中一种说法便是于禁放不下三万士卒,正是因为他爱惜身后三万名士卒才放弃了一生的荣誉。不投降,武将死沙场是最高的荣誉,他的家属会受到表彰,他自己也可名垂青史。可投降,他身居高位,深得多疑的曹操信任,如今多年建立起来的信任瞬间崩塌,难怪曹操说他不如庞德,留下的是羞辱和家眷们一生的低头度日。

更有一种阴谋论,于禁被曹丕给耍了。于禁投降关羽本来是事先跟曹操一起商定的预备方案。谁晓得愣头青庞德宁死不降使得于禁背上骂名。

于禁:最悲惨的五子良将,晚节不保是否另有隐情?

本来三万士卒受降,关羽的粮草供给便是问题。关羽就真得私自动用了孙权在湘关的粮米,本来刘备的荆州就是孙刘两家的敏感地带。之前关羽自傲的回绝孙权的主动求亲,还用"虎女焉能配犬子"来侮辱孙权,就把两家的关系降到了冰点。现在为了三万降卒开始私自动用孙权的粮米,这就引起了孙权的杀心。

关羽自傲,孙权一方豪强也是要面子的。关羽虽然纳降于禁和三万人马,但是一时间肯定不能消化,于是就要提防这股新编力量。需要更多的兵力,江陵防守自然削弱,吕蒙就能率领大批部队趁虚而入、白衣渡江,最后杀关羽一个措手不及。

关羽败走麦城,季汉由盛转衰。这一连串事件细细一品,导火索不应该算到于禁投降关羽,关羽私自调取粮草,激化孙刘两家矛盾,并且分散兵力,导致后方空虚,自取灭亡吗?

如果真是这样,那么曹操真是下了一盘大棋。而于禁则是被曹丕耍了。于禁投降关羽,关羽兵败后于禁又被押送江东。

于禁和孙权并驾齐驱,还险些被虞翻当场鞭挞。

最后孙权向曹丕称藩,头须花白的于禁被遣送回国。在拜谒曹操的高陵时,被壁画上自己受降的图画所侮辱,不久病逝。

如果真是曹操与于禁为铲除季汉势力的预谋,那么于禁的下场不可谓不悲凉。

如果没有这些阴谋论,也没有于禁为三万士兵生死着想的一片苦心,那么他为什么投降?

抛开种种因素,究其本源,应该就是人最本质的需求,活下去。生命大于一切,这是动物的本能,也是最基础的选择。但是除了生命外,还有什么是我们更为珍重的、不惜一切代价想要保护的呢?这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

Tags:于禁   曹操   关羽   张绣   夏侯渊   庞德   张辽   曹仁   鲍信   朱灵   马超   徐州   袁绍   陈兰   一战   曹植   遇城   遇自己   乐进   曹昂   刘备   襄阳   典韦   新乡县级融媒   汉水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