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江州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吴敬梓:不三不四,就想天鹅屁吃(上)韦力撰(吴敬梓简介儒林外史)

网络整理 2022-05-20 最新信息

从吴敬梓的家庭状况来看,他的家族也算有钱人,虽然到他这一代,家庭的景况已经衰落了下来,但依然也算当地的大户人家,可是不知什么原因,吴敬梓对置产没啥兴趣,以至于后来卖掉了一部分祖产,迁居到南京居住。

从吴敬梓的祖辈来看,他们家也出过不少有功名的人,比如在他曾祖一辈,兄弟五人中,竟然有四人中了进士,这在古代可是了不起的一个小概率事件。吴敬梓的曾祖父吴国对,不但考中了进士,并且是位探花;而吴敬梓的祖父一辈有位吴昺,在康熙三十年,考得了殿试第二名,也就是俗称的“榜眼”。这等的考试优良基因却没有递传下来,到了吴敬梓的父辈,却再未有人取得功名,他的父亲吴霖起,仅是拔贡出身,因此只做过小小的赣榆县教谕。

因为祖产丰厚,所以吴敬梓的童年过得十分安逸,然而在其十三岁时,母亲去世了,于是他就跟随父亲到赣榆县的工作地居住。到了康熙六十一年,吴霖起被罢官,吴敬梓跟着父亲回到了家乡全椒县。回到家乡的第二年,父亲就去世了。可能是欺负吴霖起家人单势孤,吴父去世后,族人开始争夺祖上留下来的财产。此事越搞越大,可能是出于这个原因,在吴敬梓三十三岁时,他就变卖了全椒县的祖产,而后移居到南京。

吴敬梓:不三不四,就想天鹅屁吃(上)韦力撰


吴敬梓像(互联网图片)

吴敬梓的文笔也颇为漂亮,但可惜他的科考之路很不顺利,他在年轻时只考中了秀才,有了这样一个学历后,无论他怎样努力,都止步不前了。

关于他为什么要迁居到南京而不是他地,未见有明确的资料记载。从其到南京后最初两年的诗文来看,在那里他也无人投靠。在这个阶段,他写过一些诗词,从中可窥到他在那个时段的心态,比如一首《琐窗寒》:

薜荔墙边,藤萝石上,自然潇洒,长松百尺,绝似虬龙高挂。叹三年,柴扉未开,蛛丝网遍茅檐罅。只晚驱黄犊,霜枫红映,夕阳西下。

寒夜从容话,枉眷恋秦淮,水亭月榭。撇却家山,紫翠丹青如画。想泼醅春酒正浓,绿杨村店鸡豚社。几多时,北叟南邻,定盼余归也。

吴敬梓在这首词中所描绘的景色,按照陈美林在《吴敬梓评传》中的分析:“词中描写的景色、生活,当是他在全椒社区梅花山下程家市的西墅故居。由此也可推知,尽管吴敬梓对南京的寄寓生活仍然感到生疏,尽管对故乡亲人不禁发生了思恋之情,然而他对全椒城内士绅社会的厌恶之情,并没有因此而有所消失。他怀念故乡的只是古道淳朴的乡邻和山居平静的生活。”

到了雍正十二年的除夕,吴敬梓又填了一首《乳燕飞》:

令节穷愁里。念先人、生儿不孝,他乡留滞。风雪打窗寒彻骨,冰结秦淮之水。自昨岁、移居住此。三十诸生成底用,赚虚名、浪说攻经史。捧卮酒,泪痕滓。

家声科第从来美。叹颠狂、齐竽难合,胡琴空碎。数亩田园生计好,又把膏腴轻弃。应愧煞、谷贻孙子。倘博将来椎牛祭,总难酬、罔极深恩矣。也略解、此时耻。

他在这首词中,感慨自己未能取得功名而有愧于先人的名声,从这些词中都可透露出,迁居南京之后,并未让他有了如鱼得水的生活。

然而到他三十六岁时,却在偶然间出现了一个让他转运的机会。这一年正赶上弘历登基,成为了乾隆元年,皇帝宣布这一年要举办第二次博学鸿词科考试。

整个清代,总计举行过三次博鸿科试,然而第三次因为德宗的去世而未能实施,因此,实际上清代只举办过两次这样的特殊考试,第一次是在康熙十八年,而第二次就是乾隆元年。其实,乾隆元年的这场博鸿科,原本是雍正十一年时所定者,但不知什么原因,当时推举的人很少,故而这场考试被延期,两年后,胤禛驾崩了,弘历即位后,又把这件事接续了下来。

吴敬梓迁居到南京的时间是雍正十一年,到了乾隆元年,他在此地已经住了三年多。在这段时间内,他也有了一些人脉,于是他被举荐去参加博学鸿词科考试。这场考试先是在地方举行,当时的南京属于江南省,其所辖区域包括现在的江苏和安徽两省,这是顺治二年的设置。到了康熙元年,安徽独立出来单独建省,而省会在安庆。

吴敬梓参加的博鸿科考试,首先是在南京,顺利通过之后,接着他就去安庆考试,而后他又回到南京,去参加两江总督赵弘恩主持的都院考试,可是,他在这场考试中,仅作了一首试帖诗,未等终场就离去了。这其中的原因,按照陈美林在《吴敬梓评传》中的说法,则为:“还可能由于他的健康状况有所恶化。传主早年丧母,自幼又曾出嗣,缺少亲人的深情爱抚和细心照料,健康原就不佳,后来又罹患消渴病,特别是自去冬以来,先后出游仪征、扬州,今春又往安庆应试,旅途辛苦,酬宴伤神,就出现了病情复发的征兆,这导致他未能试毕最后一级的地方考试。”

这里所说的“消渴症”,就是今天所说的糖尿病。按照今日的说法,这是一种富贵病,也就是吃得太好了,看来,这跟吴敬梓年轻时的生活优裕,有着一定的关系。总之,他未能完成考试,自然也就没有资格赴京应试,这样的机会也就由此而错失了。

吴敬梓:不三不四,就想天鹅屁吃(上)韦力撰


到这边依然绕不进去

吴敬梓前去参加博鸿科考试,说明他依然没有放弃追求功名的欲望,可惜因为个人的原因,未能如愿,这样的结果当然不能令他愉快。而这种遗憾到他三十九岁时,虽然事情已经过了四年,但他还是不能释怀,于是,在他生日这一天,写了首《内家娇》:

行年三十九,悬孤日,酌酒泪同倾。叹故国几年,草荒先垅;寄居百里,烟暗台城。空消受,征歌招画舫,赌酒醉旗亭。壮不如人,难求富贵;老之将至,羞梦公卿。

行吟憔悴久,灵氛告:须历吉日将行。拟向洞庭北渚,湘沅南征。见重华协帝,陈词敷衽;有娀佚女,弭节扬灵。恩不甚兮轻绝,休说功名。

他在这首词中,感慨自己的身世,感觉到了这个年龄,却依然功名未就,而后,他就把自己的主要精力,放在了诗文和小说的创作方面,也正因如此,才有了《儒林外史》这部伟大的小说问世。

后世有些学者把吴敬梓解读为,其并不愿意参加博学鸿词科的考试,也许这样的解读有其道理在,但人性的复杂,也并不能一以贯之地始终本持着一种思维方式,比如到乾隆十六年时,弘历第一次南巡。皇帝到达南京,在当地开科考试,吴敬梓没有去参加,但他的儿子吴烺却抓住了这个机会,并且得以被录取,由此被赐为举人,同时授内阁中书。虽然不知道吴敬梓是否鼓励儿子这么做,但显然他没有规劝,由此说明他不反对儿子抓住任何机会。

两年之后,吴烺的妻子病逝,而吴烺本身又到朝中去任职,可能是吴敬梓想换一个新环境来疏解郁闷的心情,同时也为了谋生,他从南京来到了扬州,去投奔两淮盐运使卢见曾。当年经营盐业是发家致富的好渠道,而卢见曾是掌管盐运的高官,其财富之豪奢可想而知。

可惜的是,吴敬梓到扬州后不久,就突然病逝了,这应该跟他的糖尿病恶化有一定的关系,后来他的丧事也是卢见曾出钱安排的,由吴敬梓的幼子及其朋友,把他的灵柩用船从扬州运回了南京。吴敬梓去世后,程晋芳给他写了篇传记,关于吴敬梓的去世,文中称:“先数日,裒囊中金,召友朋酣饮。醉,辄诵樊川‘人生只合扬州死’之句,而竟如所言。”看来,吴敬梓真的希望自己死在扬州。只是程晋芳说,吴敬梓所吟的那句诗,不是杜牧的作品,而是张祜。

有的资料上说,吴敬梓被安葬在了南京的清凉山脚下,也有的说葬在了城南的凤台门附近,然而到如今却均找不到痕迹。孟醒仁、孟凡经所撰的《吴敬梓评传》中则说:“他的墓地,或说在清凉山麓,或说在凤台门。解放后,他的远孙吴松泉曾经亲往勘测,已经湮没不可寻了。”

关于吴敬梓为什么要写一部《儒林外史》,历史上有不同的解读,比如嘉庆八年版的《儒林外史》前有“借闲斋老人”所写的序言:“夫曰‘外史’,原不自居正史之例也;曰‘儒林’,迥异玄虚荒渺之谈也。其书以功名富贵为一篇之骨:有心艳功名富贵而媚人下人者;有倚仗功名富贵而骄人傲人者;有假托无意功名富贵自以为高,被人看破耻笑者;终乃以辞却功名富贵,品地最上一层,为中流砥柱。篇中所载之人,不可枚举,而其人之性情、心术,一一活现纸上。读之者,无论是何人品,无不可取以自镜。”

吴敬梓:不三不四,就想天鹅屁吃(上)韦力撰


这座桃叶桥应该是吴敬梓走过者

此处说,该书名起为“外史”,就是不想以正史来自居,而“儒林”二字的意思,是其所讲并非都是胡乱编造的故事,然而作序者却认为《儒林外史》的主体,讲述的就是功名富贵,为了取得这种富贵,吴敬梓在文中写到了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手段,来达到这样的一个目的。除此之外,当然还有别的解读方式,比如同治八年,金和在《儒林外史》的跋语中则说:“是书则先生嬉笑怒骂之文也。盖先生遂志不仕,所阅于世事者久,而所忧于人心者深,彰阐之权,无假于万一,始于是书焉发之,以当木铎之振,非苟焉愤时疾俗而已。”

金和认为,此书只是作者嬉笑怒骂之文。为什么吴敬梓会如此呢?金和从作者的生平予以了解读,因为吴敬梓参加科考,知道其中许多的弊端,于是他写入书中予以表现。

《儒林外史》刊行后,在社会上流传甚广,其原因之一,则是文中所刻画的人物极其生动传神,比如同治十三年刊刻的《儒林外史》有“惺园退士”所作序言,其在《序》中称:“《儒林外史》一书,摹绘世故人情,真如铸鼎象物,魑魅魍魉,毕现尺幅;而复以数贤人砥柱中流,振兴世教。其写君子也,如睹道貌,如闻格言;其写小人也,窥其肺肝,描其声态,画图所不能到者,笔乃足以达之。评语尤为曲尽情伪,一归于正。其云:‘慎勿读《儒林外史》。读之乃觉身世酬应之间,无往而非《儒林外史》。’斯语可谓是书的评矣!”

对于这段描述,孟醒仁、孟凡经所著的《吴敬梓评传》则认为该《序》:“又充分肯定《外史》艺术性强烈,感人深切。”


Tags:琐窗寒   雍正   全椒   南京   乳燕飞   博学鸿词科   吴敬梓   吴敬梓评传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