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江州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为何说颜良文丑之死实在可悲?(颜良文丑三国杀技能)

网络整理 2022-05-10 最新信息


在《三国演义》中,颜良、文丑作为袁绍手下的名将,武力值和关羽相比似乎相差太远,所以才会被关羽轻轻松松斩于马下。其实,依据正史来看,颜良、文丑的实力并不弱,甚至与关羽不相上下,而且在《三国演义》中,关羽的武力值是被夸大了的。我们应该拨开历史的迷雾,还颜良、文丑一个公道。

为何说颜良文丑之死实在可悲?

颜良、文丑常被人们相提并论,在三国二十四名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与宛城张绣并列第十二名,在一些民间评书中,张绣被封"宛城侯",人称"",枪法出神入化。张绣是武术名家的大徒弟。这位武术名家虽然在《三国演义》中没有记载,实际上晚年却收了一个大名鼎鼎的关门弟子赵子龙。张绣是赵云师兄,颜良、文丑能与张绣并列,其武力之强大,可见一二。虽然,颜良、文丑不是关羽的对手,但与关羽交战几个回合,就被斩杀,实在太可惜,也许与他们过于轻敌的心理也有关系。

为何说颜良文丑之死实在可悲?

在官渡之战中,曹操与袁绍的势力范围大致以淮河为界,袁绍在北,曹操在南。沮授、郭图、淳于琼分别统领袁绍的三路人马渡过黄河,将曹操的部将东郡太守刘延围困在白马津(今河南滑县),这就是发生在公元200年的"白马之围"。

得到消息的曹操原本打算立即进兵,解救白马之围。谋士荀攸根据曹操兵少,不宜进攻的局面,提出声东击西的战术,建议曹操直接攻打袁绍的后方。曹操采纳了荀攸的建议。袁绍听说后方遭到袭击,立即分兵来救,曹操则继续向白马进发,途中遇到颜良,当时曹操以关羽、张辽为先锋,关羽轻而易举地杀了颜良,使曹操取得了重大胜利。

为何说颜良文丑之死实在可悲?

《三国志.关羽传》对于颜良的死,记载只有几句话,而这简单的几句话,却透出非常重要的信息。作为袁绍帐下的大将,颜良并没有直接参与战斗,而是在麾盖之下指挥战斗,关羽因为立功心切,冲进万马军中,直接将颜良斩于马下,周围将领因为自知不是关羽对手,所以竟然没人阻拦。

这里的描写说明关羽确实武艺高超,但是也说明颜良是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被关羽斩杀的,而关羽此时因与刘备失散,暂时寄居在曹操阵营,日后得到刘备下落,他不惜"千里走单骑"去追随刘备,并最终站在了曹操的对立面。

为何说颜良文丑之死实在可悲?

关羽帮曹操解白马之围,虽然是为了答谢曹操对自己的优待,但是从关羽应该坚守的总体路线上来说,是值得商榷的。曹操是与刘备争夺天下的人,也是刘备口中的"汉贼",而袁绍是刘备可以依附,并且应该团结的对象。颜良、文丑如果被张辽、徐晃等人杀害,也不算太冤。但是被关羽杀害,就真的是彻头彻尾的悲剧了。

当时颜良并不是在和关羽打斗,而且杀了颜良只对曹操有利,对关羽本人只是曹操会多赏赐的一些官爵、财物,而关羽的追求又不在这些官爵、财物上。所以斩颜良、诛文丑,除了为曹操清除心腹大患,对关羽本人并没有实质意义。

为何说颜良文丑之死实在可悲?

文丑是在颜良死后被关羽杀死的。曹操解了白马之围后,乘胜追击。袁绍派文丑和此时正在袁绍处寄居的刘备前来迎战,曹操大军将文丑杀败。不知道刘备在袁绍军中的关羽再次将文丑杀死。颜良、文丑没能进一步发挥出他们的武力,却被关羽杀害。

从表面看来,他们的悲剧是死在不该杀死他们的人手上,进一步看来,袁绍并不是一个值得颜良、文丑为之牺牲性命的明主;然而,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颜良、文丑虽然勇猛,但是缺少作为大将的智谋。

为何说颜良文丑之死实在可悲?

当孔融对荀彧称赞颜良、文丑勇冠三军时,荀彧却说他们有勇无谋,可一战而擒。荀彧的判断十分准确。颜良是在袁绍调度无方的情况下,与关羽仓促应战,最终被关羽所杀。文丑更是治军无方,还未开战就纵容手下将士抢夺军械,造成军心涣散。而且文丑为人狂妄自大,心胸狭窄。二人之死的主要原因虽然在于袁绍调度无方,不能很好地驾驭下属;但也与他们自己的性格缺点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为何说颜良文丑之死实在可悲?

虽然颜良、文丑不是关羽的对手,但是如果做好准备,也不至于还没与关羽交战就被斩杀。根据《三国演义》第二十五回描写:"颜良正在麾盖下,见关公杀来,刚想和关羽搭话,就被关羽斩于马下。这里还特意突出了关羽的赤兔马奔跑速度飞快,使关羽在作战过程中占尽了优势。其实,当时颜良可能想跟关羽说两句话。比如,他可能想说:"你大哥刘备在我家主公袁绍营中效力,要不你也过来吧?"但是由于赤兔马当时时速太快,还没等颜良张口,就被关羽斩首。可见颜良其实是因为关羽的鲁莽与不知情而死的。

颜良、文丑之败,其实并不在于只是他们败给了关羽,并且丢了性命。更重要的是,他们手里掌握着袁绍的精锐部队,除了步兵,还有骑兵。当袁绍做战略部署时,颜良、文丑是先行官,他们先于袁绍带领的主力部队渡河。战争初期,袁绍兵马与曹操军队会战,袁绍军队大获全胜,而本来兵力就处于少数的曹操只剩下"兵不满万,伤者十二三"。这时,袁绍似乎已经将曹操逼入绝境,但是袁绍并没有乘胜追击,也没有大量击毙和俘虏曹军重要将领。也许在官渡合战阶段,袁绍所统领的骑兵已经明显不足以对曹操进行包围式追击,在乌巢曹操劫粮时,袁绍派去救援和追赶的军队战斗力也不够强。曹操仅以5000人就击溃了袁绍的骑兵。我们可以说袁绍调度无方,也可以说曹操善于用兵,可以以弱胜强,但如果我们只停留在表面认知中,不做深入的思考与探究,我们仍然无法接近历史的真相。

为何说颜良文丑之死实在可悲?

颜良、文丑作为先锋,率先渡河,背水一战,本来就很容易陷入被动局面,一旦他们遭到曹军主力的全力反击,则很难有取胜的把握,而先锋部队一旦受挫,袁绍主力部队的士气不然不稳。而且很可能,袁绍的主力部队并未很快地集结完毕,立即配合他的先行部队进行攻击。袁绍或许轻视了曹操用兵的能力,或许想用颜良、文丑的军队抵挡曹操,从而让自己的主力部队顺利渡河,但曹操却采用计谋,将袁绍大军分兵击破。

为何说颜良文丑之死实在可悲?

袁绍中了荀攸的调虎离山之计,原本他派淳于琼、郭图等人支援颜良,但是白马之战时,这两人不知身在何处,很可能就是去别的地方救援,而把更重要的守卫任务丢掉了。只剩下一个颜良,对抗当时虽然还没有大放异彩,但是却实力强劲的关羽。颜良、文丑加在一起,也不足以独当一面。从这一方面来说,也是袁绍作为统帅能力不足。关羽的胜利有关羽自身能力出众的原因,也有对手只是匹夫之勇的幸运。

为何说颜良文丑之死实在可悲?

如果只是颜良溃败,袁绍大军还不至于一败再败,但是文丑比颜良有更多不适合独当一面的性格缺点。文丑中了曹操的饵敌之计。"饵兵勿食",这是孙子兵法的基本战术原则,文丑没有识破,也没有制止手下争抢曹军丢下的辎重。由此看来,文丑根本就不具备一个大将应有的素养。《孙子兵法》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们分析颜良、文丑的失败与身死,不应该只看到袁绍不能识人用人的一面和颜良、文丑本身的不足,还应该看到曹操在兵力、人和都不如袁绍的时刻,有哪些优势,是袁绍所不能比拟的。

为何说颜良文丑之死实在可悲?

曹操在治军和训练军队方面一向既严明又得法。一般来说以步兵抵抗骑兵几乎是没有胜算的,但是曹操的步兵可以做到。而且经过在兖州之战中,与吕布的对抗的实战训练,曹军以大批骑兵配合600骑兵共同反击袁绍的军队,把袁绍几千骑兵打得落花流水。官渡之战后期,袁绍的骑兵就再也没有被正史提起过,说明他的骑兵在与曹军作战时遭遇了重创,已经不足以配合步兵作战了,也从侧面说明了颜良、文丑之死的损失,实质上袁绍相当一部分的精锐部队都已经遭到重创。

为何说颜良文丑之死实在可悲?

经过官渡之战的胜利,曹操基本上控制了整个北方。在官渡之战中,曹操之所以能够以弱胜强,一方面在于他本人有着高超的军事指挥能力和非凡的谋略,另一方也在于他识人用人的眼光和胸怀。这些优点与袁绍表面宽和、内心猜忌的性格缺点形成了对比,而且相比于袁绍的优柔寡断,曹操的决断力和执行力都是数一数二的。

所以,颜良文丑的死,虽然是他们个人的性格弱点导致的,但总体来说,还是他们没有跟上一个值得他们为之效命的主公。曹操虽然也有猜忌、多疑的一面,但从对关羽的厚待和对张辽、许褚等将才的厚待方面来看,还不失为一个值得托付的主公。

为何说颜良文丑之死实在可悲?

以颜良、文丑的性格缺陷来说,他们虽然不能独当一面,但是遇到一个善于御下的主公,他们也未必不能进一步成长,进而成为像曹洪、张辽那样可以独当一面的将才。

可惜,历史不能假设,而他们遇到的对手是武力远超他们的关羽,于是他们也只能沦为败军之将,甚至没有机会把他们在战场上的勇猛、刚毅完全施展出来。

他们死得很可惜,但是在那个弱肉强食的乱世、在那个只有最强的人才能笑到最后的时代,他们早早死于战场的命运似乎有时不可避免的。有勇无谋,就算勇猛如吕布,照样会被曹操擒获。

为何说颜良文丑之死实在可悲?

结语:生于乱世的人民看似有一种对武力的崇拜,其实最后的较量还是谋略与谋略的较量。袁绍的军队貌似强大,在曹操及其手下众多谋士的运筹帷幄中,转眼就分崩离析了。

颜良、文丑的死是悲剧,关羽的死也是悲剧,而更大的悲剧,是那个生死荣辱,身不由己的时代。历史的烟尘深处,人们只记得"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有谁还会记得在一场场战争中有多少无辜的百姓死去,又有多少英雄没能看到乱世终结的那一天。这样想来,颜良、文丑的死,似乎又是这大时代背景中,一个小小的悲剧了。

Tags:颜良   文丑   关羽   袁绍   曹操   荀彧   张绣   赤兔   刘备   三国演义   荀攸   徐晃   武术   张辽   赵云   孔融   三国   沮授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