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江州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大明忠臣于谦于少保(姓于的名人或诗人)

网络整理 2022-04-22 最新信息

(转自历史爱好者小凯)自古以来,很多文人墨客在西湖留下了自己的诗作,有的只是附庸风雅,有的成了千古名句。

大明忠臣于谦于少保

苏轼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写西湖的景色怡人;南宋诗人林升的“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更是讽刺南宋君臣沉湎享乐,忘记了国仇家恨。

更多的人了解西湖,是因为著名电视剧《新白娘子传奇》中的许仙,白素贞经过重重磨难。断桥相会的爱情故事。

而今天,我要说说另一位和西湖有关系的大明臣子,说起来我的性格,我因为自幼喜爱看历史故事,导致在我去旅游时,我更喜欢一些人文景观,特别是博物馆,和名人祠堂,和故居,对自然风光,我很看淡,其实在我看来,西湖和太原迎泽公园的水池子也没太大的区别,都是一汪水,更吸引我想要去游览西湖的,是因为西湖埋葬了三位,我非常敬仰的人,他们是大宋豪侠岳飞,大明于谦,和南明的张煌言,人称“西湖三杰”,今天提到的大明臣子,就是于谦,于少保。

现在因为德云社名扬天下的缘故,于谦作为郭德纲的搭档,一句“抽烟喝酒烫头”,让他妇孺皆知,鸡犬相闻,但是我这里提到的于谦,是大明忠臣于谦,于谦出生在在1393年的杭州,祖父曾经在当地做官,他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儒家思想教育,非常敬仰岳飞,文天祥等人的忠义与气节,后来于谦曾为岳飞写下了:“中兴诸将谁降敌,负国奸臣主议和。如何一别朱仙镇,不见将军奏凯歌”,当然于谦更加有名的诗句就是那首《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写这首诗时,于谦只有二十岁,从这首“举世皆浊我独清”的诗文可以看出,年轻的于谦心中的抱负,和自己的坚持,这种人往往是孤独的,这也为他最后人生悲剧,埋下了伏笔,接下来于谦的经历和当年的读书人大抵相似,1421年,于谦考中进士,正式步入仕途,那年,他28岁。

因为名次比较靠后,于谦并没有在当时有过多的名气,也没有进翰林院或者做京官,而是外派做了地方官,不过这也让于谦更多的了解了民间疾苦,于谦在河南,河北,山西,江西都做过地方官,他为官清廉,体民所苦,救民所急,在位兴修水利,促进生产,不阿权贵,平反了陈年冤假错案,他两袖清风,不仅从不收受贿赂,而且也不屑向上曲意逢迎,所以他虽然政绩卓著,但一直不得升迁,但是,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到了1448年,于谦调任兵部侍郎,一场更大的考验即将到来,那年他55岁。

大明忠臣于谦于少保

1649年,北方瓦剌大兵来犯,这里简单说下瓦剌这个民族,大家知道明朝建立是推翻了蒙古族统治的元朝,从第一任皇帝太祖朱元璋开始,成祖,仁宗,宣宗一直在向蒙古用兵,最终彻底击退了蒙古,把他们赶回了老家。蒙古后来分裂成了瓦剌和鞑靼两个部落,但是瓦剌从未放弃对中原的觊觎之心,而且瓦剌部落也出了一位赫赫有名的战将,也先,他志在恢复祖先成吉思汗的荣耀,纠合瓦剌部落联盟,倾尽所能,妄图再度入主中原。

当时明朝的皇帝,是明英宗朱祁镇,他比起他爸爸,爷爷,太爷爷可差太多了,但是他还非常的自负,觉得他能够和他的祖辈一样豪迈的踏马漠北,于是他不顾太后,群臣的劝阻,御驾亲征,亲自带领几乎所有的大明北方主力去迎战也先,但是,他出征带上了遗臭万年的宦官王振,在一顿孩童般的瞎胡操作后,明军在土木堡被瓦剌围困,几十万明军灰飞烟灭,明英宗自己也被俘虏,土木堡已经到了张家口一带,皇帝被俘,瓦剌兵临北京城下,可是这时北京城已无兵可用,仅剩老弱残兵,和满眼恐惧惶惶不可终日的百姓。

大明忠臣于谦于少保

话说疾风识劲草,板荡见忠臣,作为兵部侍郎的于谦,他并没有慌乱,他觉得到了自己忠心报国的时候了,他怒斥建议南迁的胆小鬼,认为一旦南迁,百姓民心尽丧,而且南宋的教训历历在目,一旦去了南方,北方就再也拿不回来了。前文提到的,写给岳飞的诗,就出自于这个时间段,于谦毫不理会也先的无理要求,让明英宗的兄弟朱祁钰监国,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北京保卫战。

俗话说 “将有必死之心,士无贪生之念”,大明上下齐心的抵抗斗志,打乱了瓦剌的意图,瓦剌本来以为,俘虏了皇帝,就会像当年靖康之变那样,拿皇帝当筹码,行勒索之事,然后一举拿下群龙无首的大明江山,但是,于谦果断拥立朱祁钰上位,断了瓦剌的念想,稳定了军心民心,等来了各路勤王兵马,瓦剌大军毕竟是部落联盟,本就经不起长时间的消耗,最终,于谦守住了北京城,坚持到了最后的胜利。

于谦自诩一心为国,从未有过私心,在明英宗被瓦剌俘虏后,于谦很是焦急,一度面北大哭,但是为了大明社稷不受瓦剌要挟,他很快冷静了下来,当时英宗儿子只有两岁,根本担不了责任,一些外地藩王叔父辈也畏缩不前,于谦担忧国家没有君主,太子年幼,敌寇将至,国家已然危机万分,他请皇太后立英宗兄弟朱祁钰为皇帝,朱祁钰再三推辞。于谦大声说:“我们完全是为国家考虑,不是为个人打算”。他全心为了大明社稷,但是这也为他后来的悲剧埋下了隐患。

于谦带领北京军民,抵抗住了瓦剌的进攻,取得了北京保卫战的胜利,而瓦剌退兵后,无用的朱祁镇自然被放了回来,但是怎么安排他是个难题,因为这时,在皇位上的是景泰帝朱祁钰,帝王本无情,为了自身的权位,朱祁钰把他兄弟软禁起来,限制了他的自由,明英宗做了太上皇,从此被囚禁于院墙内八年之久,当然囚禁英宗这并不是于谦的主意,但是英宗心里难免埋下对于谦深深的恨意。

后面几年,于谦在其位,谋其政,不同于英宗时期的倍受冷落,在景泰帝在位期间,他受到了重用,也有了施展拳脚的空间,他虽身居高位,仍然不忘本心,继续贯彻清廉的坚持,正如那首诗,“要留清白在人间”,他做到了,但同时,也得罪了很多人,大家都说于谦根本不会当官,哪有他这么当官的,他们笃信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大明到了中期,官员很多已经养成了尾大不掉的毛病,各种官场弊病也随之而来,于是刚正不阿的于谦,自然成了那个他们最讨厌的人。

终于,他们的机会来了,景泰帝虽然把英宗立为太上皇,囚禁在南宫中,但是景泰帝自己的子嗣都夭折了,1457年,景泰八年,朱祁钰重病不治,没有传人,一些大臣合谋迎回了明英宗,英宗复位,史称“夺门之变”,英宗复辟后,一朝天子一朝臣,他虽然多少因为于谦在他还在位期间拥立他人登位耿耿于怀,但是于谦毕竟挽救了大明危局,怎么处理于谦他也很犹豫不决,但是那些拥立英宗复位的人中,不乏一直敌视于谦的小人,他们认为必须把于谦彻底除去,才能让他们心满意足。 于谦为官多年,一直两袖清风,秉公守法,那些小人甚至找不出来谋害于谦的罪证,最后实在没有办法,只能用“意欲”之词,和当年秦桧的“莫须有”谋害岳飞类似,再次以同样的莫须有杀害了了于谦。 于谦这个时候,依然是大无畏的精神,他自认坦坦荡荡,问心无愧,他没有争辩,也没用屈服,对他们坦然以对,他当年力排众议,坚守北京,拥立代宗朱祁钰,早就猜到了自己的这个结局,金庸有句话说,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于谦不会武功,但是他称得上是一位大侠,在这里,笔者推荐一本梁羽生的武侠《萍踪侠影录》,里面对于谦的形象描述,更加立体,更多了些侠肝义胆。

于谦当时被冤杀,百姓,和正直的官员都知道他是冤枉的,查抄他的财产时,也让人嘘嘘不已,做了十几年的阁部大臣,家里没有像样的财物,甚至查抄他的那些小人,也不得不佩服他的清廉,英宗死后,继任者明宪宗对于谦平反,在西湖为他重修了祠堂,于谦也夙愿得偿,和他心中敬仰的岳爷爷相伴西湖,流芳百世。


正所谓“前人曾照我,我照后来人”,于谦坦坦荡荡,日月同辉。“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青山矗立,不堕凌云之志”,即便现在人心浮躁,太多的人去西湖游玩,他们也未必能想的起来这里有一个叫于谦的人。但是即使再过百年,浮华散去,于谦仍然会因为他的无畏,他的气节流芳百世,真正的英雄是不会被人忘却的。让我欣慰的是,电视剧终于不再是满屏的清宫戏了,去年热播的“大明风华”,我们的大明忠臣,于谦终于有了影视形象,这个电视剧或许依然,有很多这样那样的不足,但是这是个好的开始,大明的英雄们不该被埋没,他们的英雄事迹,应该被百代传承。

“满怀心事谁能提,独坐花前听鸟啼”这是于谦孤独的内心,“赤手挽银河,公自大名垂宇宙青山埋忠骨,我来何处吊英贤”。这是明朝的王守仁对于谦书写的挽联。 我终于明白了,岳飞,于谦包括我后来会提到的南明张煌言,正因为有了他们这类人,我们中华文化,才能一直传承千年,不会被北方游牧民族打断脊梁,也正因为有了他们,少数民族即便获得胜利,入住中原,他们也会不由得感叹他们的气节,被先进的大无畏精神和先进儒家文化,反向被征服,古人云,“胡虏无百年之运”,游牧民族入主中原,只能有两个选择,第一,汉化变成我,诸如北魏北周,和后期的女真满族,第二,固执的不去汉化,那就和蒙元或者其他一些短命的五胡十六国那样,在历史上匆匆走过,什么都留不下。 于少保,你一生为了匡扶正义,扶保大明,你的气节和坚持,让我敬仰,你的无奈结局,令人唏嘘,也许你们三个人,说不定会在九泉下把酒言欢,诉说自己的辉煌灿烂的一生,感慨一下自己的些许不甘心吧,中华民族有你们,国之大幸,于谦写完了,仍然是有好多话想说,篇幅有限,下一集,敬请期待。



Tags:于谦   南宋   明英宗   西湖   景泰帝   岳飞   明朝   也先   我在宫里做厨师   蒙古   苏轼   明成祖   南明   杭州   元朝   儒家   山西   朱元璋   成吉思汗   文天祥   河南   张煌言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