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江州信息网

首页 > 本地信息 / 正文

远征军埋骨滇西70年 家属首祭:让您闻一闻玉仙缘快眼老家的土

网络整理 2017-07-08 本地信息
(原标题:成都籍远征军埋骨滇西70年:成都亲属首祭跪拜)

简张红将家乡带来的泥土敷到坟前。

简少良后人简张红一家在怒江边的简少良坟前祭拜。

7月7日上午,从施甸县城前往太平镇乌木村的崎岖山路,著名的怒江雾汽缭绕,就在山下一览无余。车辆剧烈颠簸,成都籍阵亡远征军简少良的亲侄儿简张红静静地看着窗外。

74年前,大伯就在脚下这片抗战的土地上阵亡,墓地藏在江畔一片玉米地深处。74年后,他和亲属代表一行4人,第一次来到这里祭奠。

随着目的地越来越近,这位曾经也是军人的汉子已双眼含泪。上午11点,从成都走上抗战前线并牺牲在他乡的远征军简少良墓前,在74年后迎来了自己的成都后人。

侄儿:老家的土,让您闻一闻

上午11点,车在怒江边的乌木村停下,闻讯而来的村民等候在这里。不远处就是怒江,对岸就是龙陵县,当年被日寇占据,成两军对峙之势。村民指着茫茫大片的玉米地告诉成都来的亲属说:“这里当年就是打仗的地方。那位军官的墓就在上面,我带你们去。”

在守墓村民的带领下,简张红一行穿越一片玉米地,一言不发的简张红开始低声抽泣。

十分钟后,茂密的玉米地豁然开朗,一座坟墓映入眼帘。“这就是简少良的墓。”村民刚说完,简张红走到大伯的墓地前,再也抑制不住情感,放声哭泣:“大伯,我把老家的土给你带来了。”他把专程带来的家乡土拿了出来。原本简少良唯一健在的手足兄弟、87岁的简绍云此次准备前来,但考虑到路途劳顿,最后取消了行程。但老人特地交代儿子简张红,一定要回一趟崇州老家大划镇简家岭,在祖宅周围挖些泥土带到云南。

在大伯墓前,简张红郑重地将老家的泥土倾倒在墓碑旁,“大伯,这是老家的土,让你闻一闻。我还要把你这里的土带回去,放在你长辈兄弟的墓前。”简张红很认真地说完这些话,抹去眼泪后,又把墓地的泥土装进器皿,准备带回老家成都崇州。

守墓村民:我们了了一个心愿

在现场,简家后人一一和几十年来义务帮忙守墓的村民握手致谢。按计划,当天中午开始,在相关文史专家组织下,简少良墓地将组织遗骸发掘,为下一步归置烈士陵园做好第一阶段的工作。

记者找到玉米地的主人、57岁的杨和江,他也是最主要守护简少良墓地的村民。

杨和江说,因为经常听今年已经82岁高龄的父亲杨祖昌说起当年抗击日寇的事情,所以他对这些抗日将士很崇敬。简少良的墓地他从小就知道,村民都在自发保护,每年还要定期补土。

1983年这块地被分给了他们家,从那以后,义务守墓的工作就主要由他来完成。简少良亲属的到来,让他很激动。“我们了了一个心愿。这么多年,我知道这个阵亡的军人是四川人,来自成都,今天终于见到了他的家人。”

碑文穿越:抗战必死意志让人感慨

7日中午,记者在现场第一次见到这位成都籍阵亡远征军的墓碑。墓碑已经穿越了74年的时空,几乎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了一体,碑文用的浅刻,斑驳发黄,但凑近细看,碑文清晰可见。

碑文上清楚记载,墓主人简少良是“原籍四川成都东水井街人氏也”,番号是“中央陆军七十一军八十七师二六零团一营三连”,出生于“乙卯年吉月吉日”,去世时间癸未年八月二十日。”

除了这些个人资料外,最让人感慨的是,碑文中在番号和名字的两侧,有一副准对联:望君七魂后助战,灭平三岛畏英灵。据史料专家对照,当年简少良死在怒江前线,战友只能在战场就地找一块地将他掩埋,刻碑文的也许就是杀敌的刺刀。墓碑的朝向是向着怒江,战友将牺牲的简少良埋葬在一处半山腰上,希望他能望见即将到来的大反攻。

发掘遗骨将妥善安置于英烈陵园

7日,简少良的成都后人祭奠后,现场开始组织遗骸发掘。按计划,包括简少良在内几位阵亡远征军官兵的遗骸,将在文史专家的指导下进行发掘保护工作,以后当地会建起英烈陵园,将妥善安置到那里。

下午,发掘工作冒雨进行,墓碑先被小心翼翼剥土抽离,日后将由当地文管部门负责保管。随着泥土慢慢挖开,简少良的遗骸和遗物逐一显露,然后被妥善分类,由工作人员归拢到棺木中。

下午5点多,装有简少良遗骸的棺木被工作人员小心翼翼抬下山,几位殉国将士的遗骸将集中收殓,一同送往当年的远征军第十一集团军司令部旧址存放。施甸县当地相关部门将建专门的陵园,方便后人纪念和祭拜。

Tags:远征军   遗骸   墓地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