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江州信息网

首页 > 本地信息 / 正文

79岁老人从陕西远赴小小忍者虚夜宫义骸云南施甸 为父亲扫墓

网络整理 2017-07-08 本地信息
(原标题:79岁老人从陕西远赴云南施甸为父亲扫墓)

3名老兵的后人一同前往施甸扫墓79岁女儿哭倒在父亲坟前
79岁的郑冬香祭拜父亲

感谢守墓70多年的董接林

记者崔敏通讯员郭金灿苏泽锦赵开月摄影报道

云南网讯“人在外,心在家,为了抗日打天下,夫妻老母难见面,要等何时才团圆?”这是远征军医生郑发平写下的一首诗。他牺牲在战场后,被葬在保山施甸县由旺镇文笔山。多年来,他的墓一直孤寂地等待着家人的到来,昨日,他79岁的女儿终于来了。

今年6月,施甸志愿者发帖为葬在施甸境内的中国远征军阵亡将士寻找后人,春城晚报首发了相关报道,并一直跟进。在志愿者的帮助下,多名老兵的后人被找到。昨天,其中3名老兵的后人一同前往施甸扫墓。

爸爸女儿来带您回家

上午,郑发平女儿郑冬香带着儿子儿媳,从陕西来到云南施甸为父亲扫墓。郑冬香和家人在由旺镇见到一直为父亲守墓的董接林时,全家一一向这位老者跪谢。

随后,在董接林带领下,郑家后人来到墓地。79岁的郑冬香跪在父亲的坟前,用陕西话哭诉着多年来对父亲的思念。

“爸爸,我们来带您回家了。”敬献鲜花后,郑家后人在墓地取土,将带回老家。

“你认识我父亲吗?”“不认识。”“那您为何为他守墓?”“他是抗日英雄,我们当地人对远道而来的抗战老兵都很敬重。”……在墓地前,郑冬香向守墓的董接林了解了父亲的情况。

郑冬香说,父亲离开家的时候,她才8个月大,父亲走后不久母亲就去世了,她是爷爷带大的。

而董接林是如何“认识”郑发平的呢?13岁那年,他从大理弥渡老家到施甸寻找参加远征军的哥哥,之后留居在由旺。抗战胜利后的一天,董接林到文笔山下玩耍,看到墙上用火炭写着一首诗“人在外,心在家,为了抗日打天下,夫妻老母难见面,要等何时才团圆?”落款是郑发平。这首诗戳痛了董接林的心,他通过一番打听,在文笔山下找到了郑发平的坟墓。之后70多年,董接林一直为郑发平守墓。

大伯侄儿来带您回家

中午,简少良的侄子简张红带着妻儿,陪同母亲从四川来到施甸为大伯扫墓。

简少良的墓地,位于怒江东岸乌木村一片玉米地。简家后人在志愿者和数十当地村民的陪同下,一起扫墓。

“崎岖的滇缅公路不能阻挡我的脚步,大伯,我来了,我来带您回家。您参加过淞沪抗战,南京保卫战,滇西松山战,您是英雄。大伯您看到了么?您的战友横渡怒江,打败了对面的日本侵略者,我们胜利了!”在大伯的坟前,简张红哭泣着说。他祭拜后,其9岁儿子简欣豪,也跪在坟前磕了三个响头。

“我从小就听父亲讲述大爷爷的英雄事迹,觉得他很了不起,我很崇拜他。”简欣豪说。

当天,简张红在大伯的坟上取了土,将带回老家。

乌木村村民杨祖昌说,当年他才七八岁,只记得简少良是机枪排的,人很好,还曾喊过他吃饭。因为当时江边有热瘴,很多驻军战士因水土不服牺牲,简少良也是患哑瘴去世。

大哥老妹来带你回家

昨日,来自河南太康的张王氏及家人,在深圳龙越慈善基金会的帮助下来到施甸仁和镇热水塘村祭拜哥哥王春泉。王春泉是营长,1944年由楚雄接新兵步行返回保山驻地,因劳累过度病故。战友把他安葬在热水塘村后山。

和郑发平、简少良不一样,王春泉的墓地是上个月才找到的。6月15日,施甸正在修筑高速公路,志愿者听说沿途有一座远征军的墓地,但不知道确切地址,于是找到高速公路指挥部,请求他们暂时停工,让志愿者寻找。高速公路指挥部为抗战军人的事迹感动,同意停工3天。志愿者经过努力,第一天就找到了王春泉墓。之后根据墓碑记载的信息,赶往河南太康,找到了王春泉的妹妹、今年85岁的张王氏。

昨日,张王氏及家属来到热水塘村,祭拜了哥哥。还瞻仰了哥哥当年住过的民居。

张王氏说,哥哥参军时她才三四岁。哥哥在老家有一个儿子,后来病死。嫂子朱氏就前往云南寻找哥哥,结果朱氏还未抵达云南,哥哥就病逝了。王春泉的墓碑记载其儿子9岁,据此推断是他生前告诉战友,但他还不知道儿子已经夭折。

(原标题:79岁老人从陕西远赴云南施甸为父亲扫墓)

Tags:

猜你喜欢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