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江州信息网

首页 > 本地信息 / 正文

q秀文笔文学【美丽云南·穿越自然保护区】丛岗村里的年轻人

网络整理 2017-05-30 本地信息
(原标题:【美丽云南·穿越自然保护区】丛岗村里的年轻人)

记者朱金磊贾云巍

云南网讯丛岗村是一个自然风光秀丽多姿的少数民族村寨。沿村穿行,村头有沿怒江分布的木棉花林,村尾有高黎贡山峡谷雨林风光,两条山泉河流穿村而过,背后的山坡上种植着万亩咖啡,傣族、傈僳族、汉族、怒族、白族等多个民族相互交融,和谐共处。

近日,云报集团融媒体记者走进丛岗村采访时,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该村7个村干部中,有6人是“80后”,平均年龄仅33岁。在大多数村寨的年轻人外出务工的情况下,丛岗村的年轻人选择了留下来,成为村里发展的生力军、脱贫致富的担当者、生态文明的守护者。

丛岗村的意思是丛林山岗环绕的村庄,隶属高黎贡山旅游度假区潞江镇。丛岗村党总支大大钱占东出生于1983年,曾走南闯北,到四川、江苏、上海等地跑市场,带领村民致富,把村里的橘子、核桃、咖啡、草果销到各大城市。他说,“去年,我们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9503元,建档立卡贫困户仅剩2户9人。”

丛岗村监委会主任施金生出生于1984年。他说:“高黎贡山像一位慈祥的母亲一样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丛岗村人。自古以来,这里的傈僳族就在高黎贡山上过着刀耕火种的生活,现在,我们仍然继续享受着高黎贡山的恩赐。”

“傈僳族是非常喜爱狩猎的民族,以往家家都有弩等狩猎工具。父亲曾在狩猎时,被野猪咬伤后腰。”施金生对小时候狩猎的经历印象深刻,也是让他最兴奋的事,“我小时候最喜欢在雨后跟大伯沿着动物的脚印去狩猎。”

“不但是上山狩猎,家里的房子和家具使用的木料,都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从山上砍下来的,就像从自己家里拿东西,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在丛岗村村干部中,出生于1988年的副主任施忠相年龄最小,也是学历最高的一个。他2010年毕业于云南经济管理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2013年回乡创业后,把家乡的小粒咖啡、原生态蜂蜜等通过电商卖到了大理、昆明、成都等地。

靠山吃山的传统,在他们这一代“80后”身上发生了明显变化。“老一辈狩猎砍树的做法是走不远的,高黎贡山的生态价值是我们最珍贵的资源,也是我们村长远发展的根基。”钱占东说:“去年,我们村干部对保护高黎贡山达成了共识,通过完善村规民约,要求村民要保护森林、保护环境、保护野生动物,保护好赖以生存的高黎贡山。”

在丛岗村,不仅是村干部,其他年轻人的生态环境理念与先辈相比,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依托良好的生态,把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

“85后”的郭竹存是隆阳区杨昇糯橄榄种植专业合作社社长,通过不断培育野生橄榄,建了1500亩的糯橄榄种植基地和33亩育苗基地,每年营收200多万元;28岁的丛岗村村民杨德华,成立了高山农产品专业合作社,把村里产的咖啡卖到了韩国;30岁的丛岗村村民赵家杰,成立了隆阳区丛岗农产品种植专业合作社,带领当地群众致富……

杨德华说,得益于丛岗村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年轻人生态理念的转变,他们成功吸引了当地龙头企业保山比顿咖啡有限公司。该公司通过对整个潞江坝咖啡种植主产区全方位的考察调研,最终确定丛岗村为保山“万亩国际精品咖啡旅游观光核心基地”,以此带动其他咖啡种植区域。

巍巍高黎贡山下,丛岗村的年轻人走出了一条与他们的父辈完全不一样的发展道路,他们将彻底告别靠山吃山一味索取的历史,吃上可持续发展的“生态饭”。

“尝到了保护生态的甜头,目前我们正挖掘保护古茶树资源。原来大片大片有着300多年树龄的古茶树,在1997年被砍得就剩16棵了,太可惜了。”施金生说。

“你们赶快把原生态的古茶树茶叶采摘下来,按最原生态的方法加工制作,现在可值钱了。”我们采访组说。

瞬间,大家都笑了起来。

(原标题:【美丽云南·穿越自然保护区】丛岗村里的年轻人)

Tags:

猜你喜欢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