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江州信息网

首页 > 本地信息 / 正文

丽江淮南博客赛雷猴:民族文化放异彩

网络整理 2017-08-11 本地信息
(原标题:丽江:民族文化放异彩)

丽江市不断强化“民族文化+脱贫”“民族文化+产业”“民族文化+交流”,促进民族文化传下去、活起来、走出去——

民族文化放异彩

赛装节上纳西服饰展示火草麻布纺织他留文化博物馆美编李奕澄制图

记者和茜文/图

云南网讯

“民族文化+脱贫”,助推民族文化传下去

仲夏时节,记者来到永胜县六德乡他留山他留文化展示博物馆内,精美绝伦、富有他留人浓郁民族风情的服饰、纯手工编织的火草麻衣、瓷器等手工艺品一一映入眼帘。在博物馆东面的织布机前,他留三姐妹中的老三兰翠琳正在学习怎么织火草麻布。

从小就喜欢歌舞的兰翠琳,15岁时开始学习他留歌舞,如今已经是县级他留文化的传承人了。兰翠琳告诉记者,火草麻布的制作过程已被列入了非遗项目,她作为他留文化的传承人,理应带头学习它的纺织技艺。这几天正是采集火麻的季节,她便用家里晾晒好的火麻来学习织布。

“我学习他留非遗文化,不仅可以把他留人的文化传承下去,而且还改善了家里的生活。”兰翠琳难掩心中的喜悦,她说,以前爸爸妈妈在家务农,一年到头都找不到几个钱,现在她到他留文化演艺团中参与他留人大型歌舞实景剧《他留人》表演,妈妈织火草麻布卖,家里的生活越过越滋润。

“他留文化源远流长,是丽江传统文化宝库里的一颗璀璨明珠。”丽江他留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段崇武说,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他留文化却面临着消失的危险。为了能让他留文化一代代传下去,六德乡以“民族文化+旅游”为抓手,一边传承文化,一边助力脱贫攻坚。几年来,六德乡全乡已有130多人参与到他留歌舞演艺中来,其中一半的人家为建档立卡户,每次参加他留歌舞表演每人每天可获补助100元。同时乡里还对贫困群众进行火草麻布的纺织技艺培训,目前已培训了五六十人。

像六德乡这样以传承民族文化助力脱贫攻坚的故事在丽江并不是一个特例。

与永胜县相隔100多公里的玉龙纳西族自治县九河乡金普村委会里,村民们学习普米文化的激情正酣,脱贫攻坚的斗志正盛。

“用普米文化来改善普米兄弟的贫苦,用普米精神来激励普米兄弟脱贫奔小康。”这是记者走进金普村后听到的第一句话。

说这话的人是金普村委会党总支大大张怀军。他告诉记者,普米族一直都是勤劳勇敢的民族,近几年来,由于基础设施滞后,金普村里的普米族群众一直挣扎在贫困线以下,为了能让普米族群众重拾过上好日子的信心,在三峡集团的帮扶下,村里320户普米族群众家家将房屋改修成普米特色民居,恢复了普米火塘文化,并从怒江、宁蒗等地请来普米族老艺人,向村里的普米族群众传承普米文化。

“学习普米文化后,我为自己是一名普米群众而感到自豪,普米族是勤劳的民族,我有信心带领整村村民脱贫摘帽。”张怀军信心满满地说。

“民族文化+产业”,促进民族文化活起来

“用东巴纸做书签更能体现纳西东巴文化的特色……”走进丽江市博物院院长牛增裕的办公室,只见他正在与东巴和丽宝讨论如何将东巴书签进一步完善。

“2015年,纳西族东巴文化展在北京国家博物馆展览时向参观者赠送东巴书签,受到大家的欢迎,每天东巴法师书写的书签供不应求。”牛增裕说,东巴书签在北京火了后,博物院觉得只有把创意融入到民族特色文化中,才能真正让丽江民族文化活起来,润物细无声地传承下去。

今年春节,博物院趁热打铁,邀请了丽江7名著名的书法家在黑龙潭门口现场为丽江市民和游客书写赠送东巴春联,每天前来观看和领春联的游客和市民不计其数。大家纷纷表示,很喜欢这样的春联,贴在大门上,不仅有浓浓的年味,还有深深的民族气息。

“不忘本才能开创未来,善于继承方能更好地创新。”丽江市文管局局长余丽军表示,近年来,在“文创热”的大背景下,丽江市依托市博物院馆藏的东巴文物、民俗文物、青铜器、书画、唐卡、陶瓷器等11000件文物,特别是近3000件纳西东巴文物为创意元素,从消费者的需求出发,以自主开发的方式开发文化创意产品,推出的纳西族象形文字书法作品、纳西族象形文字名字、祝福语书签、东巴古籍片段复制卡片、东巴经书片段复制作品、东巴字画等一系列民族创意产品,让丽江东巴文化“火”在当代生活中。同时,还将散落于民间各地的“老作坊”纷纷纳入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保护清单,作为各地非遗传承研习基地、产业示范基地,使其生存空间和地位作用得到了进一步拓展。

“手道丽江民间手工艺术馆就是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与旅游业结合起来,让特色民族文化活起来的一个典型例子。”余丽军介绍,在古城手道丽江民间手工艺术馆内聚集了东巴纸制作、纳西皮具制作等非遗手艺的展示和研习基地,并以此为中心建设了“博物馆”,形成独特的非遗景观、景点、旅游线路,游客不仅能现场观摩非遗手艺,还可以亲自参与体验,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效。

“民族文化+交流”,推动民族文化走出去

“7月中旬,丽江代表队在七彩民族赛装文化节中摘得2金4银5铜的好成绩……”丽江市非遗文化中心主任赵重合介绍说,这次赛装文化节,丽江组织了纳西族、彝族、白族、傈僳族、普米族等民族服饰参赛,分别从传统性、艺术性、代表性、表现力和才艺展示五个方面对51套民族服饰进行展示,向云南各地展示了丽江民族服饰文化的魅力。

“参与赛装文化节对外展示丽江民族文化之美,是丽江民族文化走出去的一个范例。”余丽军说,丽江少数民族众多,居住着纳西、白、彝、傈僳等10多个民族,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但由于历史和经济的因素,民族文化难以走出当地。如今,丽江采取了合作、加盟等多样而开放交流的模式,让全国看见丽江少数民族文化之美,包括大型演出、展览,也包括艺术教育、交流座谈等,从而加强多层次的文化交流借鉴。

从丽江市博物院只在当地开展文物展览到如今与全国各地的博物馆进行馆际交流,可以看出丽江民族文化正在走向繁荣。丽江市博物院从2013年第一次走出丽江到昆明举办纳西族东巴文化展,到今天已经到北京、广西、上海等地进行展演了20余次。目前市博物院正在筹备中国纳西族服饰文化展,将于年底到外地进行展示。

“纳西东巴文化展在不少地方受到欢迎,尤其是在北京国家博物馆展出时,受到了海内外参观者的好评。博物馆的很多工作人员也说,纳西东巴文化展创了州市级博物馆在国博开展的先河,让大家见识了世界上唯一活着的象形文字,成为了少数民族文化走向世界的一种新探索。”牛增裕难掩自豪之情。

从注重非遗保护到看重非遗的市场开拓,丽江非遗文化的影响力与日俱增。近年来,丽江充分利用地域资源,结合自身优势,加大对非遗传承人产品研发的扶持力度,珐琅银器传承人谭志平,通过展览、讲学、公司、网店等多种形式,全力推动永胜珐琅银器“走出去”,产品大多是定制的方式,通过线上、线下等多种渠道销售,年均收入超过300万元。让有数百年历史的珐琅工艺散发出了新的生命气息。

“借助丰富的内容和形式、探索多样的合作模式、深入挖掘背后的文化精神,正成为丽江文化走出去的鲜明特点。”余丽军说。

(原标题:丽江:民族文化放异彩)

Tags:

猜你喜欢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