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江州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道德经》:作为管理者,理解四个境界,就是无为而治(道家思想的无为而治的意思)

网络整理 2022-04-25 最新信息

《道德经》:作为管理者,理解四个境界,就是无为而治。

《道德经》:作为管理者,理解四个境界,就是无为而治

作为一个上层管理人员或者是一个领导的时候,除了需要具备一定的能力之外,还需要一定的智慧。最终只会是牵扯到人生哲理,牵扯到人生智慧。

有的人在生活中,作为高层人员,得到下属和底层所有员工的敬佩和心甘情愿的跟随。但是有一些人作为一个领导者的时候,在生活中做的却特别的失败。很多员工不但不服从他,而且还想办法污蔑他,从背后去坑害他。这无疑是他在智慧的这一个境界没有真正理解透。

老子在《道德经》中第17章功成身事遂中详细解读了作为一个领导者,应该明白的哪四个等级?

《道德经》:作为管理者,理解四个境界,就是无为而治

其中有一句话叫做: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下,侮之。信不足焉,安有不信。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作为一个管理者,最高的等级就是民众知道他的存在,往下面一等的是民众知道尊重他,赞颂他。往下面一等,就是民众害怕他,最低等的就是民众,很多都会轻视他,污蔑他。

这一章老子说的是统治国家的一个问题,我们把这样的一个理念用在我们为人处事,或者是用在我们管理员工的问题之上,老子在这一章中就主张无为而治。

《道德经》:作为管理者,理解四个境界,就是无为而治

其中“太上”:有两个意思:最高的统治者,就是最高明的统治者,实行无为而治。对于下面的所有人治理,采取自然而然的一种放任政策,减少对于国家和人民是将有力的影响,不增加人民的经济负担,不举行大规模的扩张。民众感觉不到他的存在,这就是一种顺其自然的规则和方式,这也是老子所提倡的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其次,亲而誉之:这次等的统治者,这个特点给人民恩惠,让别人尊敬他,赞颂他,把安慰给别人,但是不是高高在上的。不让别人感受到自己的特殊性,可亲可敬,和人和谐相处。

《道德经》:作为管理者,理解四个境界,就是无为而治

其次,畏之:这样的领导,在我们生活中就是那种看上去比较严厉的领导,声色俱厉,让人难以接近,感觉特别的害怕,比如说公司里面有一些领导,就是属于那种,闻风丧胆,看到他就觉得眼里的人,这样的人,员工对他又恨又气又怕,也并不是一个值得提倡的境界,

最后一个叫做其下,侮之:这就是一个最低等的一个统治者,专横跋扈,不把下面的员工放在眼里,不把自己的员工当做正常一个员工,把他们当作奴隶,把他们当做自己的下属。这样的人带出来的员工,通常员工对于他们都是特别的反感,特别恼怒,甚至还侮辱他们。

《道德经》:作为管理者,理解四个境界,就是无为而治

老子在这一章中重点强调的就是要做到无为而治,做到顺其自然,不会轻易的向底下的员工发号施令,谨言慎行,不会破坏员工的正常生活规律,一切都是自然而然形成的一种状态。没有感激,没有所谓的仇恨,在下属面前感觉自然而然,底下的人自然就有了感激的心。

我们作为一个管理者,作为一个上层人员,要做到的就是,用一种顺其自然,自然而然的心态去面对所有的人。

本文由国学书舍原创,您对于老子的这句话是怎么理解的呢?

Tags:统治者   道德经   管理者   老子   顺其自然   无为而治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