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江州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马上高考来临了,今日闲聊状元不是官

网络整理 2019-05-15 最新信息


状元不是官,考后再分配;隋唐等机会,宋朝提拔快;明清最吃香,大多美名扬。

状元不是官,到底是神马?

状元是古代科举考试的最高荣誉,一般用来称呼殿试第一名,但在历史上,“状元”专门用于称呼殿试考试第一名是直到南宋才开始的,而且状元在不同朝代有着不同含义。

隋朝首创科举制度,只有乡试和省试两级,唐朝开始出现殿试,但殿试第一名和省试第一名是一致的,都可认为是状元,但这时的状元并非特指殿试第一名,没有太多象征意义。

宋朝开始,正式确立了发解试(后来的乡试)、省试(后来的会试)、殿试的三级考试,殿试第一名可以认为是状元。但是,北宋和南宋前期的状元也不特指殿试一甲第一名,而是对于殿试一甲数人的统称。到了南宋,状元才逐渐作为殿试一甲第一名的特定称呼。

明清科举制度达到鼎盛,殿试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榜眼,第三名探花,合称三鼎甲,到了此时,大家熟知的“状元、榜眼、探花”才正式定型。

马上高考来临了,今日闲聊状元不是官

综上,状元只是对科举最高一级考试殿试一甲第一名的称呼,不是官职名称。考中状元意味着获取了做官的资格,但只有经过吏部正式授官,才成为朝廷官员,才有品级之说。

不同朝代,待遇天壤之别

1、隋唐时期

隋唐时期,进士及第(包括状元)后必须再到吏部参加“关试”(亦称“释褐试”,意思是脱去表示平民身份的粗布衣服),考试合格正式授官后,才真正具备官员身份。

更要命的是,“释褐试”不是每年都组织,每次职位空缺也有限,即便选上的进士也不要得意,因为即便状元也只能授最低级从九品的芝麻官,还要到偏远州县任职。

马上高考来临了,今日闲聊状元不是官

至于选不上,那再正常不过了的,耐心等上两三年,或许还有下次机会,而考取了进士却总也过不了“释褐试”,终其一生没能出仕做官的杯具也不乏其人,唐代伟大的思想者、文学家韩愈就曾经“三试吏部无成”,十年犹布衣。”

2、赵匡胤时期

北宋初年沿袭隋唐之制,及第进士首次授官的品级和实职差遣都很低。开宝八年赵匡胤钦点的状元王嗣宗被授秦州司寇参军,这只是一个从九品的幕职官,要到偏远的秦州(今甘肃天水)任职,同时期349名进士及诸科中,绝大多数都在基层结束了职业生涯。

3、赵光义时期

宋太宗赵光义是科举史上的关键人物,他大幅提高进士待遇,进士及第者“定其优劣为三等”,一、二等为进士及第,三等为同进士出身,不用参加考试,按照等级直接授官:

马上高考来临了,今日闲聊状元不是官

第一、第二等进士,授“将作监丞(从六品)、大理评事(正八品)”,这些是名义上的“官职”,“通判诸州”(实际上的“差遣”职务)。

同出身进士和诸科,优等的干“判司簿尉”(从八品到从九品不等,指州判官、司户参军、司理参军,县主簿、县令等“幕职州县官”)

及第进士不但起点高,提拔速度更是惊人。

太平兴国二年(977年)所取进士中,第一名的状元吕蒙正和数十名开外的张齐贤在6年后已位至执政,分别担任参知政事和签书枢密院事,两人更是在考中进士的12年、14年后担任宰相。从科员办事员十几年内干到宰相,速度直追飞毛腿导弹,比明清时期还要快。

4、明清时期

明朝时,进士三甲待遇很高。状元及第,授翰林院修撰(从六品),榜眼、探花授编修(正七品)。其余进士经过考试合格,叫庶吉士,三年后考试合格者,分别授予翰林院编修、检讨等官,其余分发各部任主事等职,或以知县优先委用,都是高层的后备干部。

马上高考来临了,今日闲聊状元不是官

庶吉士出身的人号称“储相”,意思是首辅的储备人选,往往升迁很快,到明朝中期以后,逐渐形成“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的惯例,我们熟知的内阁首辅如严嵩、徐阶、高拱、张居正等都是进士高第,庶吉士出身。

清朝沿袭明例,情况也差不多。

马上就要高考,出门还得趁早。付出就有回报,赶紧睡个好觉。

毕竟熬过十年,参加就可骄傲。别想分数高低,放松最为重要。

老妈最近很累,别忘对她笑笑,老爸场场接送,给他一个拥抱。

穿得漂漂亮亮,誓把监考迷倒。最后提醒一遍,检查铅笔小刀!

本文作者:无邪山庄(今日头条)

原文链接:http://www.toutiao.com/a6690765034915627528/

声明:本次转载非商业用途,每篇文章都注明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如有需要请联系页底邮箱

Tags:南宋   宋朝   明朝   北宋   高考   历史   赵匡胤   清朝   吕蒙正   隋朝   宋太宗   张居正   服装   唐朝   跳槽那些事儿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