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江州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战神吴起是如何输给了孙武(吴起曾为哪国效力)

网络整理 2022-06-04 最新信息

现如今,大部分人都知晓《孙子兵法》这部著名的中国古典军事文化作品,却鲜有人知晓《吴起兵法》了。因为《孙子兵法》这本举世著作,春秋孙武无人不晓,而战国曾经战无不胜的兵家代表人物吴起确是鲜有人知。

稍有研究的人,可能都认为吴起只是在战绩上要比孙武好一点,但从对中国军事史的贡献上来看,吴起却不远如孙武。而我却认为是截然相反的。

战神吴起是如何输给了孙武

首先不说吴起是员猛将,足智多谋,一生几乎没有打过败仗,并且每次都是以少胜多,以弱战强。孙武当然也有智谋,但是打战经历却是远不如吴起的。庆幸的是一生的成就认真研究出了一部《孙子兵法》,在中国乃至世界军事史中占有着重要的地位,让如今全世界的优秀军事专家也在研究并且应用它。

那是因为孙武打战经历鲜少,而孙武主要打的大战,也就是帮伍子胥报仇而灭掉楚国,并且基本也是阴人加守株待兔,打完战之后就卸甲归田了。自然有时间研究军事理论,并且也给身边的朋友出谋划策,留下美名,暂且不论这些美名是真是假。据说孙武在吴国时,曾经告诉伍子胥越国会灭掉吴国,所以让伍子胥杀掉贪财好色的伯嚭,以免伯嚭将来串通越国谋反,并且还忠告伍子胥尽快功成离开吴国,以免招来杀身之祸,后来伍子胥被伯嚭陷害自刎而死,孙武说的话全部应验,大家都称赞孙武是有长远眼光的人。还有人因为这件事就觉得孙武岂是吴起能比得了的。殊不知这种传说言论,又如何跟吴起的真刀实战相比,伍子胥已经自刎而死,闲着的世人想怎么编排就怎么编排,因为已经死无对证了。这种事后诸葛亮的传说,拿来跟浴血沙场的英雄相提并论,且不是很可悲么。再者,孙武如已察觉伯嚭要串通越国谋反,如果伍子胥不听劝告,孙武又何不直接向吴王谏言呢,毕竟经过伍子胥的推荐,此时孙武已经被吴王重用了,又为何眼睁睁看着吴国被越国灭亡了。

战神吴起是如何输给了孙武

虽然孙武曾经也有辉煌的战绩,曾带兵六万,就打败了楚国二十万的军队,并且攻下楚国的都城,楚国近乎灭亡,但孙武在打败楚国后就回家种地去了。而吴起的"阴晋之战",却是以五万魏国士兵,击败了五十万强悍的秦军,真正的以一挡十。吴起先后效力的国家有:鲁国、魏国、楚国,曾与中国大部分诸侯国交战过,并且几乎从未打败仗,单从战绩上来讲,吴起的战绩绝对是远远超过孙武的。

还有传说说吴起和孙武两人都曾经杀过女人。吴起曾在鲁国任职的时候,鲁国要和齐国打仗,吴起想做鲁国的大将,但因为吴起的妻子是齐国人,所以鲁国国王不信任他,于是吴起就杀掉了自己的妻子,做了大将。有人将这件事做为吴起一生的污点诟病,但这件事情的真假性很值得推敲:

第一、说吴起的妻子是齐国人,所以鲁国国王不信任他,这件事吴起是怎么知道的呢,难道鲁国国王直接跟他说,你妻子是齐国人,所以你不能做鲁国大将么?如果是鲁王告诉他的,当时有名的礼仪之邦鲁国,又如何信任一位杀了自己的妻子的人呢?

第二、是因为关于吴起的妻子还有一种说法是已经休妻:

吴起…使其妻织组,而幅狭於度,吴子使更之。其妻曰:诺。及成,复度之,果不中度,吴子大怒。其妻对曰:吾始经之而不可更也。吴子出之,其妻请其兄而索入,其兄曰:吴子,为法者也。其为法也,且欲以与万乘致功,必先践之妻妾,然后行之,子毋几索入矣。其妻之弟又重於卫君,乃因以卫君之重请吴子。吴子不听,遂去卫而入。一曰:吴起示其妻以组,曰:子为我织组,令之如是。组已就而效之,其组异善。起曰:使子为组,令之如是,而今也异善,何也?其妻曰:用财若一也,加务善之。吴起曰:非语也。使之衣而归。其父往请之,吴起曰:起家无虚言。---《韩非子》

这里讲的是吴起休掉了自己的妻子,吴起的妻子向自己的哥哥求助,妻子的哥哥说:吴起是制定国家法令的人,他制定了法令,是为国家建立功业的。如果在自己的妻子身上都不能兑现的话,又如何能推行下去呢,你就不要再指望回去了。吴起妻子的弟弟后来在卫国担任重臣,想凭借自己现在位高权重的身份去求吴起与姐姐复婚,吴起都没有答应。妻子都已经休了,后来也没有答应复婚,又是如何杀妻的呢;另外吴起如果真的只是贪恋功名,妻子的弟弟已经被卫国重用了,如果此时答应复婚,不也是强强联手么?可是他却为了大义坚持了自己的原则。

第三、历史记载,吴起一直是与士兵共甘共苦的,虽然身为将军,吴起却与最下面的士卒穿同样破的衣服,吃同样普通的食物,睡觉时没有自己的席子,行军时也跟士卒一起步行,甚至亲自背着军粮,为士兵承担辛苦。传说士兵中有人患上毒疮化脓了,吴起还亲自用嘴去替士兵吸出脓汁。另外吴起对于打战有功者,会依据功劳的等次,向立功者的父母妻儿进行奖赏,这样一人立功,全家光荣。这样的将领,从行动上去呵护下属的人,就连现在的管理者都没有几个可以做到这样的,又怎么会主动杀掉自己身边的妻子呢?

战神吴起是如何输给了孙武

而孙武杀女人的情景却不一样,当时他在吴国,却拿吴王的后宫女人练兵,所谓以示兵法,在深宫后院生活习惯了的,柔弱可人的妃子们,哪见过什么打打杀杀的场面,孙武自己见的其实也不多,自然没有哪个妃子会认真对待他的练兵,何况古代女子穿的鞋子走路也不方便,估计那些妃子都会觉得他脑回路不正常吧,于是孙武就怒了,不知道是想故意让自己的名声妇孺皆知,如雷贯耳,还是跟哪些妃子的娘家人有仇,可怜两个领头的妃子就这样莫名其妙的被他杀了。这件事情发生地点在后宫,所杀之人是国王宠妃,在场的也有很多后宫女子,所以肯定没人敢子虚乌有的造这种谣言出来。可见孙武还是非常的残酷无情,心狠手辣的。

相比孙武的残忍,吴起其实是非常讲究仁义的。可是却有人说他母丧不归,不讲孝道,在这里就不得不辩论下了:

第1、 在古代交通不像现在这么发达,也没有手机电话这样的通讯设备,吴起是如何知道母丧的呢,何况吴起一直带兵出征在外,如果吴起知道母丧,说明他还是经常派人回家打探过,也说明他是关心自己的母亲的,是孝顺的;

第2、 吴起的老师是曾子,也是孔子再传弟子的弟子,可以说是师承儒家了,儒家最讲究的是孝道。吴起曾经提倡要使国家强大,必须内修文德,外治武德,,也就是"道、义、礼、仁",吴起自己在选拔良将的时候,也同样非常看重品质,良将必须要具有"仁"、"德",因为良将乃国家的栋梁之才,十分的重要。并且吴起对于阵亡将士的父母,每年都要派专人进行慰问和物质奖励的。一位这样无论是从理论还是行动,都十分讲究德行的将领,一位连士兵的父母都不忘去关怀的人,又如何对自己的母亲不孝敬呢?

第3、 退一步说,就算母亲去世,家里能派人送信给他,以古代落后的交通工具,信息传达时,估计离母丧之日已经过去好几天了,这时候吴起带兵在外,敌军虎视眈眈,而且古人打战极为重视士气,吴起就这样回去奔丧,置士兵们不顾,置国家安慰不顾,恐怕只会招来更大的骂名吧。与其说吴起不讲孝道,实际是他深明大义,顾全大局,为大义舍小我,而却被用心险恶的人用来指指点点,无事生非。

战神吴起是如何输给了孙武

实干家吴起,苦于没有时间研究那么多理论性的东西,没有时间写论文,搞是非。好不容易呕心沥血整了四十八篇,但是传下来的也只有六篇,还是一些鼓励士气的著作,剩下的不知道是被陷害毁了还是被藏起来了。由于吴起兵法失传,后人只晓孙武的《孙子兵法》是军事哲学,甚至可以说是世界第一兵书。还有人说《吴子兵法》是了《》的有关思想,可是俗话说的好,实践出真知,实践的精髓只有实践过的人才懂。吴起这样一位打过七十多场胜战的大将,无数次的以弱胜强的丰富战争经验,难道还不如孙武这样打了一场重要战争的人么。而且吴起在治军方法上也是超群绝伦的,他凭借自己的精明强干,训练出了魏武卒这样的精锐步兵,战斗力极其强悍,魏武卒南征北战,攻无不胜,号称战国时期最强的军队。这样出类拔萃的军事人才,还需要继承打了一次战的孙武的思想么?

战神吴起是如何输给了孙武

痛惜的是,吴起因为大刀阔斧的为楚国变法变革,为了国家利益而得罪权贵,结局极惨,最后被万箭穿身,就连尸身也被处以车裂肢解之刑。人走了,于是就有人就开始各种杜撰诽谤,有说他杀妻求将的,有人说他丧母不回的。还有说吴起临死时,贵族用箭杀吴起的时候,吴起拔出自己身上的箭插在楚悼王的尸体上,首先不说吴起自己都要死了,多此一举有什么意义?另外又不是拍电视剧,身上中了那么多箭,还能走到楚悼王身边,拔出自己身上的箭,再插到别人身上,且这期间那些想杀他的贵族们还在不断放箭。这又何尝不是那些怕被株连的人幻想出来的,可惜最后继承王位的楚素王一个不留。虽然大家都对吴起喊打喊杀,但是楚王也明白哪些是对自己有利的。

战神吴起是如何输给了孙武

不管怎样,吴起用现代的话来说都是一个综合型人才,文能治理国家,武能带兵打仗。吴起还是位了不起的变法改革家,曾经帮助魏国和楚国富国强兵,雄霸诸侯。这些并世无双的战绩是孙武根本无法匹敌的。可惜吴起最终还是成了政治的牺牲品,跟历史上其他变法之人一样,被人陷害,结局残忍,比如战国的商鞅在秦国变法,一手缔造了秦国的强盛,最后也是惨遭陷害而死。如果吴起在魏国不被公孙痤陷害,不逃亡到楚国,那么在魏国掌握着兵权的吴起,必然会带着他强悍的魏武卒慢慢吞噬秦国,第一个统一天下的也许就会是魏国而不是秦国了,历史也被改写了。或者如果说吴起在楚国,不是动了各大世家的奶酪,重新分配了旧贵族利益,裁员降薪,虽然让弱楚变强楚,却也让一群权贵动了危机意识。如果楚悼王能活得再久一点,吴起不失去变法的后台支持,那悲剧的也将是秦国。要知道吴起去楚国后,发行变法早于秦国,严厉的变法使楚军已经非常强大,一改往日的惨败,接连打胜战,并且替楚国开拓了不少的疆土。

战神吴起是如何输给了孙武

另外据《史记》记载,孙武初到吴国,便向吴王呈献了《孙子兵法》十三篇。所以可以判断,《孙子兵法》是孙武在进入吴国之前写成的,也就是在帮伍子胥打败楚国的那场大战之气完成的,这个时候的他还没有任何实战的经验。他的著作,有可能更多的是从书本学习,从前人那里总结来的的智慧和成果。他的兵书更多的具有理想主义,只是对战略战术普遍规律的概括和总结,实际作战案例不足。并且孙武的兵学,更多的是写为获得胜利,可以不择手段,更多篇幅在阐述的是兵行诡道,兵不厌诈的诈欺骗谋术,强调的是以军纪军规管制和约束将兵的纪律。

而吴起是孔子弟子的再传弟子,拜曾子为师,接受的是儒家教育,吴起的兵书,强调的是道、义、礼、仁等观念,认为就算是战争也要讲究仁义,并且因为身经百战,兵学素养极其深厚。 "凡攻敌围城之道,城邑既破,各入其官,御其秩禄,收其器物。军之所至,无刊其木,发其屋,取其粟,杀其六畜,燔其积聚,示民无残心。其有请降,许而安之。"---《吴子·应变》 所以,无论从军事战绩,所著作品,还是从为人处世,吴起各方面其实都是要远胜孙武一筹的。吴起输在一生太过忙碌,属于绝对的实干家,一辈子打了七十多场战,并且从无败绩,常常要以弱胜强,这代表不仅身体一直在打战的路上,脑力和灵魂也要一直用在实战的战略规划上。而孙武在五十岁时,就不再为任何国家出谋划力,退役还乡,潜心修订他的兵法著作了。

Tags:吴起   孙武   伍子胥   孙子兵法   伯嚭   吴子   我在宫里做厨师   文化   服装   交个朋友吧   战国时期   春秋战国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