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江州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明军本可在京师城下聚歼八旗兵,却因内斗给皇太极洞开死生门

网络整理 2019-06-20 最新信息

向敬之

1

天聪三年(明崇祯二年)十一月二十日,皇太极统右翼,莽古尔泰率左翼,分别向德胜门、广渠门发起攻击。

皇太极率代善、济尔哈朗等满蒙联军,在德胜门,击败了满桂、侯世禄的联军,胜之迅速。

莽古尔泰率左翼四旗及蒙古兵,分三队阻击袁崇焕、祖大寿增援德胜门。莽古尔泰与多铎殿后,第一队阿巴泰不听指挥,扎鲁特、喀尔喀蒙古兵不守规矩,故打得更加艰难。

两次拼杀,金军夸大战果,称两翼遵从皇太极“所授方略”(《满文老档》“太宗皇帝”第十九册《金军击败北京德胜门外明军及其援军》),分兵进击,将明军堵在狭隘处“尽歼之”,而且皇太极及时派出御前护军,将逃遁者“尽斩之”,确乎有击败明军的战绩,却并没有捞到多少好处。

明军本可在京师城下聚歼八旗兵,却因内斗给皇太极洞开死生门

袁崇焕剧照

于是,皇太极准备养精蓄锐,移军南海子,伺机再攻。二十七日,双方激战于左安门外,金军遭到袁崇焕派出的炮兵猛轰而退却。三天后,袁崇焕被崇祯帝借口商议军饷传令入城,于平台召对时突然发难,逮捕下诏狱,遭到政敌围攻,很快被凌迟。

清修史书渲染,皇太极的目标达到。

2

贸然发动己巳之变的皇太极,在德胜门、广渠门、左安门几次交锋中没有捞到实惠后,之所以主动撤退,原因有四:

一、崇祯帝于十二月初一日将袁崇焕下狱,议罪磔杀,间接为皇太极日后攻明、再寻战机清除了一头庞大的拦路虎。姑且不说宁远、宁锦二役,初掌关宁军的袁崇焕,连败努尔哈赤与皇太极的倾巢来攻,仅在此次突袭明都,袁崇焕也是及时反应救援,使皇太极的八旗兵及绑架来的蒙古兵吃尽了苦头。二军鏖战,互有杀伤,袁崇焕又是两次击败金军。

二、在德胜门、广渠门二次交锋中,皇太极貌似取胜,但是打得很辛苦,也是损兵折将。就是对“太宗伐明”极口颂扬的昭梿,也在《啸亭杂录》卷一中说明朝“其疆圉尚强,非旦夕可溃者,得之易,守之难,不若简兵练旅以待天命可也”。在火拼中,金国太祖女婿、第一猛将扬古利,虽有“率摆牙喇兵,败总兵满桂于明都城之北”,然很快陷入明军的伏击圈,扬古利“复率亲军十余人溃其围,悉出之”。(《八旗通志初集》卷一百四十六《扬古利传》)一个在金国地位仅“次贝勒八人下,统左翼兵,授一等总兵官世职”的大人物,想必手下也是大队人马,但在此次突围中,却只杀出了十多个亲兵。

明军本可在京师城下聚歼八旗兵,却因内斗给皇太极洞开死生门

太祖努尔哈赤

三、同明军一路打阻击战、遭遇战的,主要是袁崇焕、满桂等应诏而来的勤王师、地方军,而坚守京师的近卫师、中央军,始终是闭城固守。协理京营的戎政尚书李邦华,在一份奏疏中说:“臣等初闻寇警,即尝列营城外,旌旗相望,金鼓相闻。后因朝议异同,皇上始命撤为城守计。”(《李忠肃先生集》卷四《覆奏扎营城外疏》)金兵来袭,他们最初是准备出动卫戍精锐,出城迎战,后被崇祯帝召回城内,固守京师,“不设兵于近郊”。京营究竟有多少兵力?户部尚书毕自严的《度支奏议》卷八中,收有他为京军安排粮食的奏疏。他于崇祯二年十一月十一日,也就是金兵围城前夕,具题《酌议京军预支通粮疏》:“合计三大营京军之数,共十一万三千二百有零。”六天后,他再上一份《京营城守军丁行粮给散逾期疏》:“自十一月初二日军丁上城防守,通计十万六千余人。”也就是说,京营至少有“十万六千余人”坚守在京师保卫战的最前沿,而且“五日一支行粮”。十万京军备战,粮草准备充足,足以抗拒皇太极大军攻城。

四、从后来皇太极率大军围攻抚宁、昌黎二城,竟然在此二城无外援的情势下,连连受挫。可见,皇太极举兵来犯,兵力并不充实,邀约而来的蒙古兵也不尽力,加之在明都京师的攻坚战中,被关宁劲旅损耗了不少实力。至于清朝官修实录、官家笔记强调诸贝勒大臣争请攻城,被皇太极制止。皇太极自知实力不济,已露怯战,只是后人要为其掩饰进退失据、左右无源的窘态。

《清太宗实录》卷五记载,天聪三年“十二月辛亥朔,大兵西趋良乡,经海子而南。上曰:‘诸贝勒可殿后,朕同两大贝勒在前,且猎且行,比猎至海子。’殿后左翼诸贝勒,因逐獐,驰至上前。上见之曰:‘朕以尔等殿后。是以行猎,今尔等皆前来,谁在后军耶?’前来诸贝勒奏曰:‘臣等前进诚有罪!’乞下众议,上曰:‘尔等皆孺子也,忘殿后而贪射獐。’”第二日,皇太极放纵诸贝勒率将士劫掠良乡,“俘获良多”。深入明境腹地,后面恐有追兵,皇太极的所谓“且猎且行”,不免为弹尽粮绝的障眼法。而奉命殿后的诸贝勒更是“逐獐”为了防御明军追击的使命,也该是劫掠补给,进一步证实国内经历大灾、又在明都大战之后的金兵,已到了弹尽粮绝的地步。好在天命助他,袁崇焕突然下狱,祖大寿等撤退,而明军斗志遽然松懈离散,给了皇太极大军在撤退途中一路劫掠、无限俘获的机遇。

皇太极侦知敌情,寻机自退。不承想,明廷内部缠斗不休,擅杀了有通敌嫌疑但证据不足的救时良将袁崇焕,且不能调度装备精良、以逸待劳的京军迅速出战,同城外集结的各镇勤王之师,并给勤王武装及时供应补给,采取内外合力夹击金兵,彻底歼灭皇太极大军,无疑是顾此失彼而坐失了最大战机,给皇太极洞开了一扇顺利撤退后沿路劫掠、补给充足的死生门。

3

天聪三年十二月十一日,皇太极遣阿巴泰、萨哈廉致祭大金太祖武元、大定二汗时,为自己及其父努尔哈赤数番攻明辩诬,称“我世守大明帝边界,以示忠信”,历数明万历帝“无辜害我二祖”,偏袒“理曲之叶赫”陈兵边外,“屡欺我理直之满洲,致成七大恨”,迫使女真因“不能相容,必欲见害”而告天兴师。皇太极继而称:“我欲息兵,享太平,开诚布公,不作诡计,屡遣使议和。大明崇祯帝,更肆意欺凌我,欲索还天畀我之地,去我帝号国宝。我云天赐之地,不能退还,可去帝号称汗,不另制宝,令尔造印与我等语,彼复不从。我乃愤而发兵至此。”(《满文老档》“太宗皇帝”第二十册《皇太极遣官致祭大金太祖武元、大定二汗》)

明军本可在京师城下聚歼八旗兵,却因内斗给皇太极洞开死生门

皇太极

好一副委曲求全、吊民伐罪的作秀。他还说自己不扰民、不劫掠,“唯诛其军士之抗拒者,克其不降城堡”,殊不知他这次暗行“诡计”,导致了无数伤害和被迫的背井离乡。

奇怪的是,至天聪十年即崇德元年,皇太极才称帝,而在天聪三年十二月,他还只是金国大汗,不存在崇祯帝命其去帝号国宝、皇太极“可去帝号称汗”之事。无疑,这是后人在其称帝后,跟他来了一段后文以谀颂其大度无疆。

这是为侥幸得脱而蛰伏待发的皇太极脸上贴金。

本文作者:以礼观书(今日头条)

原文链接:http://www.toutiao.com/a6704023829955478027/

声明:本次转载非商业用途,每篇文章都注明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如有需要请联系页底邮箱

Tags:皇太极   袁崇焕   努尔哈赤   崇祯   明朝   莽古尔泰   扬古利   金朝   代善   清朝   多铎   济尔哈朗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