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江州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清初”三藩“钱币史:铸币仿明朝形制,难道真的心怀”前朝“?

网络整理 2019-06-07 最新信息

清初三藩

即指降清的原明将吴三桂、尚可喜、耿精忠三支地方割据势力所辖藩镇。其中平西王吴三桂,镇云南平南王尚可喜,镇广东靖南王耿精忠镇福建。

三藩占据要地,拥兵自重,成为清初的三个地方割据势力,以吴三桂实力最强。三藩的日常开支巨大,给国家财政造成巨大负担,而且因为兵权在握拥兵自重,成为清王朝内部的极大不安定因素,严重威胁着国家的稳定和统一。

三藩横征暴敛,私收银钱无数,人们不禁感収:"藩府之富几甲天下"三藩贪得无厌,还从朝廷索取大量饷额和经费,养兵和日常行政开支俱由朝廷负责。

以顺治十七年(1660年)为例,云南一省岁需俸饷九百余万两,加上福建、广东两省的饷银,共需两干余万两,而当年岁入全国仅实征银两千五百六十六万两。
康熙五年(166年),左都御史王熙指出:"直省钱粮,半为云、贵、湖广兵饷所耗。就云贵言,藩下官兵岁需俸饷三百余万,本省赋税不足供什一,势难经久对于支出,"户部不得稽迟",因此,"天下财斌,半耗于三藩"实非虚语。

如此巨大的三藩财政开支需求,致使户部手足无措,清廷整个财政经常陷入困难境地。平西王吴三桂还自行选派官员,称为"西选",把云、贵两省变成自己的独立王国。可见当时三藩的存在,已经对中央政权构成了巨大威胁。康熙皇帝亲政后深感三藩权势日重,开始威胁中央集权的统治,于是积极策划撤藩。但考虑到藩手握重兵,一直不敢贸然采取行动。

康熙十二年(1673年)八月,康熙帝正式作出撤藩的最终决定,下令三藩俱撤还山海关外。三藩表面接受朝廷撤藩诏书暗地里准备叛乱。

同年十一月,平西王吴三桂率先发动反清叛乱,并暗中联合尚可喜、耿精忠二人共同举兵,一时战火燃遍滇、黔、桂、湘、粤、间、浙、赣等南方数省,造成生灵涂炭,史称"三藩之乱"

这些政权定国号、建年号,吴桂和耿精忠政权还各自铸造钱币。康熙二十年(1681年)清军攻破昆明,吴世璠自杀,延续八年之久的"三藩之乱"终被平定,三藩钱也随之停铸,但在云南的个别地区仍一直在使用。

清初”三藩“钱币史:铸币仿明朝形制,难道真的心怀”前朝“?

吴三桂铸币

吴三桂(1612~1678年),明清之际辽东(今辽宁辽阳)人,祖籍高邮,长伯,武举出身,以父荫袭军官。明末任辽东总兵,封平西伯,驻防山海关。李自成攻克北京后,招他归降。他却引清兵入关,被清廷封为"平西王",先后率军镇压陕西、四川等地的农民起义军。后与豫亲王多铎等进攻南明云贵地区,灭掉南明永历帝政权。

此后,他开始镇守云南,手握重兵,形成割据势力。康熙十年,清廷实行撤藩后,吴三桂于十ー月杀云南巡抚朱国治,自称天下都招讨兵马大元帅,打着"兴明讨虏"的口号,公然反叛朝廷。吴三桂大军一路由云、贵到湖南,几乎占据了湖南全省大部分地区。进而又进犯四川,四川官员纷纷投降。

此时,福建、广东、广西、陕西、湖北、河南等地都有藩王或将领响应。康熙十七年(1678年),吴三桂在衡州(今湖南衡阳)称帝,立国号"周",建元"昭武",大封诸将。不久病死,其孙吴世瑙即位,后被清廷所灭。

清初”三藩“钱币史:铸币仿明朝形制,难道真的心怀”前朝“?

吴三桂及其建立的政权所发行的钱币有三种:

一是吴三桂受封平西王镇守云南时所铸造的利用通宝钱

二是1678年,吴三桂率兵攻入湖南,在衡阳自立为帝后发行的昭武通宝钱

三是吴三桂死后,他的孙子吴世璠在云南王府即位,改年号为"洪化",铸造的洪化通宝钱

清初吴三桂受封平西王,负责镇守云南,遂即铸钱,时称"西钱"。关于这一点,《清史稿・吴三桂传》有明确记载,

(康熙五年)三桂复请敕云南督抚受节制。移总督驻贵阳,提督驻大理…假浚渠筑城为名,重権关市,垄盐井金铜矿山之利,厚自封殖……货财充溢,贷诸富贾,谓之'藩本"。权子母,斥其美以饵士大夫之无藉者。

吴三桂在这一时期铸造的铜钱文曰"利用通宝","利用"二字为"利民使用"之意。钱文楷书,对读,文字书写很工整。有小平厘、五厘、一分四等。其中,小平钱有背无文,以及背"云"、"贵"等三种,钱径2.4~2.5厘米,重3~4克。另外还有一种背铸"厘"字的小平钱,这是一种折银钱,分背左"厘"和背右"厘"两种。二厘、五厘、一分三等都是折银钱。二厘钱,即折二钱,直径2.7厘米左右,重4~6克,可见背"二厘"云"字。五厘,即折五钱,直径2.9~3厘米,重6~8克,可见背"五厘"。分钱,即折十钱,直径4~4.8厘米,重17~24克,可见背小写"一分"和大写"壹分"两种,且有直读和横读两种,即穿上"一"(壹)、穿下"分"字,以(壹)、穿左"分"字。背文一分系指在流通中折合银两一分来使用。及穿右这些钱上铸明折银的重量,俨然扮演了白银辅币的角色,这也充分反映了当时白银在货币流通领域中的主导地位。

《清史稿・吴三桂传》中的"权子母"很有可能指的是吴三桂铸行的大小钱,即利用通宝钱中的背"五厘"、"壹分"等权银钱。

利用通宝钱使用时间达两百多年之久,在南方各省特别是云、贵、湘(尤以临澧地区为盛),百姓一般将之夹杂在清钱中,直至民国初年才停止使用。其流通时间之长,也算是创下历史纪录。

昭武通宝钱仿照明钱制,书体为楷、篆二体,对读,有小平、背"一分"两等。其中小平钱径2.4厘米,重3.7克上下,书素背无文,楷书除素背外,还可见"工"字,系吴周政权工部铸造。楷书比较多见,篆书铸量较少。一分钱面背皆为篆书,对读,篆文书写古朴,钱径3.5~4厘米,重11克上下,制作精良。昭武通宝钱在吴三桂势力所及的湖南贵州、云南等部分地区流通,可以说是其建立吴周政权的重要历史见证。

洪化通宝钱,仅见小平钱面文楷书,对读,版式多样钱径2.2~25厘米,重3~5.4克,除素背外,可见背"工""户"字,以及日纹等,"工"和"户"二字系指吴周政权工部、户部所铸。

清初”三藩“钱币史:铸币仿明朝形制,难道真的心怀”前朝“?

耿精忠铸币

1674年正月、靖南王耿精忠正式在福州起兵叛乱,响应吴三桂。耿精忠为明朝降将耿仲明之孙,袭爵靖南王,镇守福建,驻防福州。耿精忠反清后扣押凊廷福建总督范承谟,自称"总统兵马大将军"。

据《福州地方志》记载,当时军饷匮乏,耿精忠即下令在其位于福州的靖南王府(今福州王庄一带)内设置炉座鼓铸"裕民通宝"钱。

清人江日升在《台湾外纪》中也描述:(耿精忠)以户曹主事林亦善兼管钱法司,铸"裕民钱",有一文ー分、一文一钱者,一文一两者,数两者,且有十两者。以充兵用,不遵用者斩。"

今所见裕民通宝钱有普通钱和权银钱两类。普通钱仅见小平钱一种,钱文仿宋体,面文"裕民通宝"四字,对读、光背,直径2.6厘米,重4~4.5克,黄铜质。权银钱,即对白银作价的钱币,有"一分"、"壹钱"两种。"一分"钱背穿右铸"一分"二字,直径2.6~2.8厘米,重5.4~6克,黄铜质或青铜质。"壹钱"钱背穿右左横书"壹钱"字样,表示权银一钱之意,直径3.6~3.8厘米,重14.5~17.5克,黄铜或青铜质。存世还有一种背面穿右"浙"、左"一钱"字样的裕民通宝钱,"浙"应为铸地之意。

清初”三藩“钱币史:铸币仿明朝形制,难道真的心怀”前朝“?

此钱在福建界内不易见,在福建浙江交界处靠近浙江一侧曾经多次被发现,据说是耿精忠准备攻取浙江时铸造的钱币。据史载,耿精忠策应吴三桂起兵反清,曾兵分三路进攻浙江、江西。东路由总兵曾养性率领,攻打浙江之温、台处三州,连陷乐清、天台、仙居、嵊县。西路由总兵白显忠率领,攻打江西,攻占广信、建昌和饶州。中路由都统马九玉率兵出仙霞关,攻陷江山、平阳,进攻浙江之金华、衢州。裕民通宝背"浙・一钱"可能铸于此时,目的是以供军需之用。

康熙十五年(1676年)八月清军进攻浙闽交界的仙霞关,克建宁、延平二府十月进抵福州郊外。耿精忠率部投降,后被押解至北京,"三藩之乱"平定后被处死,裕民钱停止铸造。

裕民钱铸造时间短暂,前后不及两年,铸造数量不多,再加之被清廷视作"逆钱"而大量查禁销毀,流传至今的实物已不多见。此外,《台湾外纪》中所记载"文一两者,数两者,且有十两者"的裕民钱,但是迄今未见实物流传或出土。

统观清初三藩铸币,有以下几个共同特点:

一是铜钱形制完全仿照明钱,且较为规整二是都铸造和行用权银钱,且分不同大小面值三是钱质大都为黄铜质四是只在各自的割据地区使用。

本文作者:申报七十七载(今日头条)

原文链接:http://www.toutiao.com/a6699264830160765443/

声明:本次转载非商业用途,每篇文章都注明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如有需要请联系页底邮箱

Tags:明朝   康熙   吴三桂   耿精忠   钱币   尚可喜   湖南   清朝   四川   广东   山海关   福建   云南   辽阳   陕西   吴世璠   多铎   河南   贵阳   临澧   湖北   顺治帝   李自成   永历帝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