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江州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曹操》:摘掉脸谱后的曹操,是一枚不折不扣的实用主义者

网络整理 2019-06-06 最新信息

曹操,是一个经常被脸谱化了的角色:枭雄、阴谋家、狡诈卑劣之徒。虽然有“英雄”之谓,但仍以负面形象居多。这一刻板印象很大程度上和《三国演义》在民众中的高普及程度有关,而在《曹瞒传》《世说新语》等文学作品中,也流传着许多关于曹操的轶事传闻。

这些标签对于评价某一阶段的曹操来说,可能是恰如其分的。但作为一个真实的历史人物,曹操的形象要比这些词语丰富和立体得多。

日本著名中国史专家堀敏一在《曹操》一书中,用简洁明快的笔触,重新解读曹操的一生。他出身于宦官之家,有过放浪形骸的青少年时期,在仕宦生涯、举兵作战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资源、人脉,最终一步步建立魏王朝政权,成为乱世之英雄。

《曹操》:摘掉脸谱后的曹操,是一枚不折不扣的实用主义者

在堀敏一看来,曹操的形象是复杂的,宽容大度与谨小慎微、重情重义与冷酷无情,都是他身上所具有的特质,但他的所有重要抉择,都是经过审慎评估,以达到利益最大化的目的,也就是说,他是一枚不折不扣的实用主义者。这种“务实”的风格和态度,贯穿了他的一生。


01 出身浊流豪族,主动与清流名士建立联结

曹操的父亲曹嵩是家中幼子,后来被宦官曹腾收为异姓养子,以稳固自己的地位。曹腾在宫中混迹多年,颇有权势,被封为费亭候,担任皇后身边的近侍首领--大长秋。

根据汉顺帝时期发布的诏书,宦官养子可以承袭爵位和官秩,因此,曹操可以说是衔着银汤匙出生的“官三代”。

曹操这样的出身背景,被现代史学家称为“浊流豪族”,再加上年轻时的曹操性情放荡不羁,因此多被当时的清流大户所轻视。但在汉代,官员选拔十分重视名声,其中清流贵族们的评价尤为重要。

为了能获得好名声,曹操主动接触宗世林、桥玄、何颙等官员。后来他在桥玄的建议下主动找到名士许劭,而许劭给曹操的评语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由此,曹操的名声在清流社会中传开,也开启了通往仕宦道路,举孝廉、出任洛阳北部尉、征召为议郎、担任骑都尉、济南相等,积攒下了第一笔政治资本。

《曹操》:摘掉脸谱后的曹操,是一枚不折不扣的实用主义者

《三国演义》中的曹操

02 税收制度改革:看似“倒退”的务实政策

189年,曹操正式举兵,加入逐鹿中原的大混战,当时共推的盟主是袁绍。一开始,曹操的实力相对较弱,主要靠鲍信兄弟在家乡募集来的2万多兵勇,曹家的亲族也有一些前来投靠支援。

公元200年,曹操在官渡之战中大败袁绍大军,207年,带兵征服乌桓,取得了北方的统一,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在短短十几年内,曹操的实力出现如此突飞猛进的增长,和他所进行的税制改革密不可分。

《曹操》:摘掉脸谱后的曹操,是一枚不折不扣的实用主义者

其中,税制由汉初的“田租(以收成、土地等级为基数)+算赋(即人头税)”,改为“田租(以面积为基础)+户调(以户为纳税单位)”,缴税形式也由货币缴纳变成了实物缴纳。

从表面上来看,这些似乎表面了政权对于民间的控制乏力,货币体系低效,是一种历史的“倒退”。

但如果我们把视线转移到曹操生活的年代,会发现他的这些举措都是契合社会现状的,是相当“务实”的选择,还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税制提供了样板和参考。

从大环境来看,东汉末年,长期战乱割据,黄巾军、五斗米道等农民起义频发,普通民众流离失所,产生了大量的无主公有土地。在当时,想要统计人口数两、核定收成难度极大,而对户数进行统计、丈量土地面积无论工作量还是难度都要小得多。

03 不论出身与名望,唯才是举,广纳贤士

在群雄并起的年代,各个军事集团之间的竞争,除了军事实力的比拼之外,网罗优秀人才为我所用,也是获取比较优势的关键点所在。曹操在《短歌行》中写: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求贤若渴的曹操,对于人才的衡量标准可以用简单粗暴来形容,“才”是唯一的核心诉求,有过“不仁不孝”的黑历史,甚至曾经背叛过自己都可以忽略不计。

曹操知人善任、采纳良言、宽容大度的人才策略,在官渡之战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袁绍麾下的陈琳曾写过《讨贼檄文》讨伐曹操,从出身到发迹经历,将曹操贬得一文不值,“摸金校尉”之称就出自此文。袁绍兵败之后,陈琳归顺于曹操,虽然有过这样的不愉快,曹操仍然爱惜其文采,将其纳为臣下。

另一位袁绍账下的谋士许攸叛投曹营,曹操听说许攸来了,来不及穿鞋,光着脚前去迎接,还非常开心地说:“你远道而来,大事可成。”许攸在了解到曹军的粮草军马情况之后,提出了火烧乌巢的计谋。曹操认为此计可行,连夜亲自带兵前往乌巢,偷袭袁绍的屯粮之所,双方的力量优劣对比也因此发生逆转。

《曹操》:摘掉脸谱后的曹操,是一枚不折不扣的实用主义者

《三国演义》中的曹操

在官渡之战结束之后,曹操“收绍书中,得许下及军中人书,皆焚之。”对于部下将士在战争期间与袁绍私下来往的信件,通通进行烧毁处理,也给他们吃了一颗定心丸。

在汉代的人才政策中,“德”是一个重要的门槛指标,但随着豪门大族势力的扩大,评判标准逐渐被他们所把持,很多出身贫寒的人才也因此被埋没。曹操的“唯才是举”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这一局面,这种注重才能和实效的作风,也招揽了一大批优秀的文臣武将,使魏王朝的根基得以稳固。


公元220年,曹操因病去世,他的遗令中写道:“天下尚未安定,未得尊古也。葬毕,皆除服。……敛以时服,无藏金银珠宝。”一个简单、朴素的葬仪,为曹操的人生画上了句点。

曹操的实用主义做派贯穿了一生,这种强烈的目的主义导向,使他能够放下嫌隙,与曾经的敌人握手言和,也会在面对可能的威胁时,选择冷血和残酷。

这和他的性情有关,也由他所处的时代所决定。

本文作者:樱汐笔谈(今日头条)

原文链接:http://www.toutiao.com/a6698933548730024462/

声明:本次转载非商业用途,每篇文章都注明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如有需要请联系页底邮箱

Tags:曹操   袁绍   许攸   三国演义   历史   许劭   桥玄   世说新语   汉朝   日本   举孝廉   汉顺帝   曹腾   曹嵩   济南   鲍信   政治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