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江州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有感于范仲淹的“忍”和“戒”

网络整理 2019-05-22 最新信息

●人的正常需求是有限的,对欲望的追求当有度,摆脱利欲的羁绊当是人生的明智之选

传世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很多人耳熟能详,知道是出自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范仲淹一生政绩卓著,他晓畅军事,文学成就突出,著有《范文正公文集》传于世。然而,又有多少人了解范仲淹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成长经历呢?

范仲淹从小家境贫寒,幼年丧父,随母改嫁后,为了专心向学,范仲淹便搬到了一个寺庙里住。此时的范仲淹,生活十分清贫,每日以小米粥为食,待粥煮好凝在一起后,他将粥分成四块,早晚各食两块。他吃粥只就一点咸菜,然后用醋汁调和米粥,草草地将就一顿;读书疲倦犯困的时候,他就用冷水洗脸,每天三更眠五更起,发愤苦读。范仲淹的同窗好友见他如此清苦,就从家里带来鱼肉等佳肴请他吃,范仲淹对此表示感谢,但对这些饭菜却一筷子也不动。同窗好友奇怪地问他缘故,他说,平时吃惯了粗茶淡饭,并不觉得苦,但如果吃了这些鱼肉,就可能再也吃不下那些粥了,将来怎么办呢?同窗好友听后肃然起敬,对他更加刮目相看。

面对窘迫的生活境地,范仲淹毫无怨言,排除干扰,静心专注读书,博通儒家经典,终于进士及第,成为宋学开山、士林领袖,尤其是他倡导的“先忧后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成为中华文明史上闪光的精神财富。

人生中难免会遇到艰难困苦,越是这个时候,越能体现人的心性和修为。寻常人在困苦中往往慌乱、悲戚、失望,而修养深厚者却能做到泰然处之。如果一个人浸染了浮躁、迷茫和悲观之气,面对微利之诱和一时之困,就会失去定力、失去斗志、失去方向,很难获得成功。只有像范仲淹那样能“忍”善“戒”,方可成大器。

如何做到忍耐和行有所止,拥有这种人生的高度自觉和非凡修养呢?王阳明的一句话说得很有道理:人须在事上磨,方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此外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就是要守住本心。人的正常需求是有限的,对欲望的追求当有度,摆脱利欲的羁绊当是人生的明智之选。大量事实证明,唯有心存敬畏、心中有戒,方能做到严格自律、行有所止。真正做到有戒,就要勿以恶小而为之,常存戒惧之心,守住防线,不逾底线。尤其要修炼慎独的功夫,越是一个人独处、无人监督的时候,越要谨言慎行,不做失德失范之事。

(作者单位:中部战区某部)

有感于范仲淹的“忍”和“戒”

本文作者: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融媒体(今日头条)

原文链接:http://www.toutiao.com/a6693199239654146564/

声明:本次转载非商业用途,每篇文章都注明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如有需要请联系页底邮箱

Tags:范仲淹     读书   儒家   文学   北宋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