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江州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林业扶贫]格斗纹章修改器整体推进精准脱贫|贵州|林业|脱贫

网络整理 2018-11-29 最新信息

  中国绿色时报11月29日报道(记者 刘露霏) 当前,全国脱贫攻坚已进入决战决胜阶段,已经到了啃硬骨头的关键时刻。  在这场战役中,林业和草原成为生态扶贫的主战场。那么,林业和草原在生态扶贫方面作了哪些贡献?取得了哪些成果?存在哪些问题和困难?  11月16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生态扶贫暨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专项工作会议在贵州省黔南州荔波县召开,来自政界、金融界、学界、商界等领域的嘉宾齐聚一堂,围绕林业和草原生态扶贫工作展开多领域、深层次的交流、探讨和展示。贵州省林业局、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局、陕西省林业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云南怒江州人民政府在会上作典型发言,畅谈各地生态扶贫工作。  贵州  实施十大林业工程 全面助力生态脱贫  贵州省林业局党组大大、局长 黎平  贵州是西部地区贫困面最广、贫困程度最深的山区省,其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山区,多数是林农。林业是联结百姓富、生态美的桥梁和纽带,贵州林业在脱贫攻坚中承担着特殊的使命。近年来,贵州立足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大力实施十大林业扶贫工程,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了贵州林业的智慧和力量。  国土绿化扶贫工程。围绕2020年实现森林覆盖率达到60%的目标,贵州掀起了大规模国土绿化高潮,大力实施工程造林、全域开展四旁绿化,重点实施贫困地区石漠化和水土流失治理。5年来共实施工程造林2896万亩,累计财政投资达405亿元,其中近80%的工程投资转化成项目区群众的劳务收入,实现了国土绿化投资拉动项目区群众脱贫。  退耕还林扶贫工程。贵州坚持向深度贫困地区倾斜,将退耕与脱贫、还林与培植后续产业持续增收相结合,集中在重点贫困区域实施退耕还林707万亩,工程总投资达110亿元,工程直接和间接补偿给贫困群众资金达85亿元以上。  生态护林员扶贫工程。国家出台生态护林员政策后,贵州共争取到生态护林员岗位6万个,直接带动25万贫困人口增收脱贫。同时,贵州公益林、天然林、未成林造林地和森林防火等森林管护措施共提供了2万余个护林岗位,人年均管护补助达8000元以上,直接带动4万人以上实现增收脱贫。  生态补偿扶贫工程。贵州共有公益林8940.54万亩,涉及农户500余万户,历年来中央财政已累计下达贵州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57.84亿元,目前每年兑现给农户的政策性补助资金达10.98亿元。经测算,2017年贵州公益林补偿资金给予贫困人口户均补偿427元,人均补偿达107元。  林业产业扶贫工程。贵州制定了《贵州林业产业三年倍增计划》,出台了《关于推进全省林业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贵州省十大林业产业基地建设规划》《关于绿色金融助推林业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并与7家金融机构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达成支持林业改革投资4000亿元。省级财政每年划拨3000万元林业产业发展资金,重点支持贫困地区林业产业发展。2017年,贵州林业总产值已突破2000亿元,带动贫困地区就业135.9万人,林下经济带动12.35万贫困人口人均增收914元。  森林生态旅游康养扶贫工程。贵州素有“公园省”之美誉,全省有106个林业自然保护区、105个国有林场、95个森林公园、54个湿地公园、40个国家级森林康养基地、32个省级森林康养基地,森林景观资源十分丰富,特别适合发展森林旅游、森林康养产业。贵州重点打造荔波茂兰、铜仁梵净山、赤水丹霞、施秉云台山、遵义天鹅堡、石阡佛顶山等森林旅游景区和森林康养基地,实现森林旅游井喷式增长。2017年,全省森林旅游1.42亿人次,旅游综合收入558.78亿元,带动92.04万贫困人口人均增收3241元。  此外,贵州还在林业“三变”改革、人工商品林赎买、森林碳汇交易、精品林业等方面实施林业扶贫工程,加强生态扶贫领域作风建设和监督执纪问责,着力解放和发展林业生产力,努力形成林业市场化、多元化发展趋势,将贵州丰富的林业生态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发展优势,促进贫困人口在生态建设中增收脱贫、稳定致富。  广西  打好林业特色产业脱贫攻坚战  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局副局长 陆志星  近年来,广西依托油茶、林下经济等优势产业,大力实施“林业特色产业富民行动”,截至2017年,全区54个贫困县林业总产值超过2000亿元,同比增长17%,油茶种植面积达540万亩,占全区的79%,林下经济产值达464亿元,同比增长25.5%,林业产业在54个贫困县的覆盖率达80%,初步统计林业产业发展直接带动约40万名贫困人口脱贫。打赢脱贫攻坚战,希望在山、潜力在林。广西将以油茶“双千计划”“万亿元林业绿色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为抓手,创新扶贫载体,完善机制建设,进一步发挥林业脱贫攻坚主产业、主阵地的优势,为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积极贡献。  高位引领,科学构建产业扶贫工作机制。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将林业产业作为贫困地区县级“5+2”特色产业、村级“3+1”特色产业的重点内容,突出将油茶产业、林下经济作为产业扶贫的重中之重,提升到打造两个新的千亿元产业的战略高度。推动优化顶层设计,广西印发《加快木本油料等特色经济林产业发展的意见》《加快促进广西林下经济产业转型升级的意见》《脱贫攻坚特色种养业培育实施方案》等,逐级推动实施林业产业扶贫攻坚战,统筹优化贫困地区油茶、林下经济产业发展布局,力争到2020年,油茶、林下经济等产业再带动超过50万名贫困人口稳定脱贫。  创新突破产业扶贫资金瓶颈。一方面倾斜安排财政资金,55%以上的农业综合开发林业项目资金用于支持54个贫困县发展油茶、林下经济产业,广西财政分别设立油茶、林下经济产业专项资金,2016以来共计下达3.53亿元,64%以上的资金倾斜安排到54个贫困县。一方面引入金融资本,分别和国开行、农发行、农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累计获得授信额度800亿元,近70%可优先用于贫困地区发展油茶、林下经济。加强政银企对接,充分利用全区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平台,制定重点支持的油茶、林下经济经营主体名录。2016年以来共发放中央财政贴息1.85亿元,撬动社会资本近62亿元进入林业产业扶贫领域。同时,降低林地使用成本,对于社会企业、集体经济组织或贫困户建设在林地、草地内,特定用于实施扶贫脱贫工作的畜禽养殖设施、采后处理设施、初加工设施等,在“十三五”期间免征森林、草地植被恢复费。  示范带动,持续提升产业扶贫工作实效。2016年以来,贫困地区建设油茶高产高效示范园120个,贫困人口每亩增收超过2000元,建设“产业富民”林下经济示范基地111个,抽样调查显示贫困人口年人均增收超过1800元。新建81个林业科技示范基地,创建各级现代特色林业示范区54个,选派林业科技特派员368人次,带动培养一批“土专家”“林秀才”。积极发挥广西国有三门江林场、六万林场、大桂山林场等发展油茶种植加工、林下经济产业的带动效应,给贫困地区带来可看可学的林业产业扶贫样板。  强化利益联结,带动更多贫困人口增收脱贫。2016年以来,广西新增国家级、自治区级林业重点龙头企业30多家,新增油茶、林下经济类农民专业合作社300多家。探索推广“公司+基地+农户”“村两委+合作社+农户+基地”“油茶扶贫产业园”等新模式。开发“八桂小林通”APP,成立区直国有林场林下经济联盟,借助全区林下经济、油茶产业协会、中国-东盟博览会,以及广西“空店”销售平台,推动实现产品变产值、资源变资产。  陕西  扶志+扶智 增强脱贫后劲  陕西省林业局党委大大、局长 薛建兴  越到后期,精准脱贫难度越大。生态扶贫要想可持续,既要扶志也要扶智,实现由“输血”向“造血”转变。为扎实推进陕西生态脱贫工作,坚决打赢生态脱贫攻坚战,陕西林业注重扶志扶智,拓宽就业渠道,持续加大深度贫困地区林业生态建设力度,因地制宜发展绿色生态循环产业,培育和引进涉林新型经营主体,带动贫困人口从林业产业发展中持续增收。  创办《林业生态脱贫大讲堂》。山区林区群众普遍存在政策不清、技术不懂、动力不足等问题,特别需要一学就会、一用见效的实用技术技能培训。陕西与农林卫视联合创办了全国首档生态脱贫扶志扶智栏目《林业生态脱贫大讲堂》。农林卫视是全国唯一从事农林科技推广普及的电视频道,覆盖全国农村地区。实践证明,陕西创办的《林业生态脱贫大讲堂》,凭200万元的小投资,把生态脱贫政策信息、实用技术技能、致富典型经验送到了全国5亿多农民身边炕头,在全国生态脱贫扶志扶智工作中发挥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受到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其中,在栏目设置上“求精准”,坚持“做给林农看、教会林农干、帮着林农赚”理念,充分征求林业一线帮扶干部、基层技术推广人员和涉林企业、合作社业务骨干的意见,紧紧围绕陕西“3+X”特色产业脱贫体系,突出陕西花椒、核桃、红枣、油用牡丹、元宝枫、林麝等林业特色优势产业,科学设置“技术普及、致富典型、政策解读、林特产品、专家解答”五大版块,栏目设置贴近群众、突出精准。在质量保障上“下功夫”,坚持“政策解读找权威、技能传授找专家、典型带动找能人”思路,积极协调争取,国务院扶贫办副主任洪天云、原陕西省委副大大毛万春做客栏目宣讲脱贫政策,中国林科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45位专家学者现场连线讲解实用技术,30多名以林致富能人亲身讲述脱贫致富经验,栏目质量得到切实保障。在落地见效上“出真招”,坚持“线上线下,共同发力”,邀请中央电视台、陕西日报等30余家中省新闻媒体宣传推荐,网站、微信、微博同步转发。栏目共制作98期,每周固定播放9次,累计播放300余次,覆盖全国31个省、市、区,9亿多人,农村人口近5亿,收视率稳居农林卫视各栏目之首。同时,整合林业培训资源,加强跟踪服务指导,印发《关于加强贫困地区林业培训工作的意见》,累计培训27.3万人次,确保贫困群众了解脱贫政策、掌握脱贫技能、学习脱贫典型。在资源利用上“最大化”,坚持“资源共享、合作共赢”原则,根据各方实际需求,开展多方位、多层次的合作,在资源利用上谋求最大、最广泛的实效。  实施“五个一批开放”工程。山区林区是脱贫攻坚的主战场、生态建设的主阵地,林业部门具备让贫困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增收的优势和条件。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陕西省林业局启动实施“五个一批开放”工程,即向贫困人口开放一批森林公园、一批国有林场、一批花木园、一批林业管护站、一批生态文明教育基地,通过增设护林员、生产员、安全员、保洁员,山货特产经营摊位等公益性岗位和经营场所,拓展就业增收渠道,取得阶段性成效。  截至目前,陕西首批开放的170个林业基层单位,开发公益岗位1859个,吸纳贫困人口就业1859名,人均增收5531元,带动贫困人口4262名。按照计划,到2020年陕西将开放500个林业基层单位,吸纳5000名以上贫困人口就业,实现人均增收5000元以上。  新疆  履职保护绿水青山 尽责助推脱贫攻坚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林业厅厅长 祖丽菲亚·阿布都卡  南疆四地州是国家确定的脱贫攻坚“三区三州”之一,是新疆脱贫攻坚战的主战场。多年来,新疆依托国家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防沙治沙等林业重点生态建设工程,将发展特色林果业作为农民脱贫致富的一项战略性措施,培育形成了1500余万亩的环塔里木盆地优质特色林果基地,践行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走出了一条百姓富、生态美的绿色发展之路。2018年,全疆林果种植总面积1856.89万亩(不含兵团),预计果品产量780万吨、产值577亿元。其中,南疆四地州林果业收入已占到农民人均收入的30%以上,主产区个别县市突破了50%,特色林果业已经成为南疆覆盖范围最广、惠及人口最多、发展潜力最大的脱贫产业。  新疆以市场为导向,做好产业布局规划引导,在政策资金上重点向优生区和适生区倾斜,向优势区域集中,形成了以红枣、核桃、香梨、杏、苹果、葡萄六大树种为主,早、中、晚熟搭配,鲜、干、仁用组合的特色林果布局结构。在加快推进基地建设中,各级各部门勇于创新,探索出红枣“播种”、核桃“秋栽”等一系列革命性新技术、新办法、新途径,做到了早丰产、早见效,确保特色林果业实现大发展、形成大产业。  建立健全科技服务体系。新疆培育形成了以地州、县市为主体,乡镇为纽带,农民技术员、科技示范户为网络的区、地、县、乡、村五级林果技术服务体系。建成地、县、乡、村四级林果科技示范园1538个,总面积达到了32.1万亩,基本做到了每乡都有一片示范园、村村都有一个示范点。建立和完善了领导干部、专业技术人员和农民技术能手三级培训体系。  加大用地、用电、用水等方面优惠政策扶持力度,引进培育中粮集团、汇源果汁、新疆果业等一批带动力强的果品精深加工龙头企业。鼓励各类资本进入特色果品加工领域,打造生产、保鲜、储运、加工、销售全产业链,通过“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带动提高果农栽培管理水平。支持企业、合作社建设有一定规模的贮藏保鲜设施,重点发展现代化气调保鲜、冷藏保鲜,形成果品贮藏保鲜集群优势。截至目前,全疆果品贮藏保鲜与加工企业达到515家,其中自治区级以上龙头企业81家,年加工果品能力突破300万吨。  加大果品推介力度。2018年,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广东省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新疆特色林果产品(广州)交易会”升格为“中国新疆特色林果产品博览会”,仅3天就现场达成180项购销协议,协议金额达15.2亿元。通过援疆机制,大力推广浙江省“疆果东送”“十城百店”、北京市“百店专柜”等成功经验。打造果品“金字招牌”,加强“三品一标”认证工作,着力推动区域公用品牌、产品品牌和企业品牌协同发展。规范品牌创建和宣传,扶持打造了“吐鲁番葡萄”“库尔勒香梨”“红旗坡苹果”等一批林果品牌,探索出品牌强农的发展之路。  顶层设计、高位推动是做好林业扶贫工作的坚强后盾,精准发力、跟踪问效是做好林业扶贫工作的关键所在。近年来,新疆先后出台《关于加快特色林果业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升南疆特色林果产业竞争力的指导意见》《22个深度贫困县市三年林业脱贫攻坚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为推进特色林果业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还派出工作组逐一督查扶贫项目建设情况、资金使用情况,逐人核实贫困户身份和建档立卡情况,做到精准到户到人,确保林业扶贫政策、项目、资金、措施的落地见效。  怒江  特色林果助力贫困地区打赢脱贫攻坚战  云南省怒江州人民政府副州长 娜阿塔  怒江位于云南省西北部,是全国唯一集边疆、民族、山区、宗教、贫困为一体的傈僳族自治州,既沿边又涉藏,有长达450公里的国界线,是西南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怒江林业用地面积占全州国土面积的86.77%,森林覆盖率达75.31%,贫困发生率高达38.14%,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0倍以上,属全国“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之一。  怒江是云南争当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先行地,生态保护与脱贫攻坚协同发展是事关怒江能否与全国人民一道实现小康社会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在国家和云南省的大力支持下,怒江把生态护林员作为推动生态脱贫的切入点,精准聚焦深度贫困乡村和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努力探索独具怒江特色的“生态护林员+”的生态脱贫模式和路子。2016年以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领导先后三次深入怒江开展专题调研,提出打造怒江林业生态脱贫攻坚区的指示。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的指导下,云南省林业厅与怒江州共同编制了《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林业生态脱贫攻坚区行动方案》,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大大汪洋对《方案》做出“既利当前,亦利长远,抓好落实,久久为功”的重要批示,充分体现了国家对怒江生态扶贫工作的重视和支持。截至目前,国家和云南省共安排怒江生态护林员指标1.19万名,下达的指标数居全国和云南省之首。实际选聘1.36万名生态护林员,带动4.88万贫困人口稳定增收脱贫,占全州贫困人口的30%。  精准落实生态护林员政策,以一项职能发挥好“七大员”作用。怒江精准落实生态护林员各项政策:坚持严格选聘、创新管理模式、划分森林管护责任、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加强监督检查、开展技能培训。生态护林员作为一支由贫困人口组成的脱贫攻坚林业队伍,在怒江生态建设和脱贫攻坚中被赋予多重使命,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一是发挥护林员作用,保护好怒江1898.35万亩森林资源安全。二是发挥技术员作用,掌握产业技术,逐渐成长为林业技术推广员和土专家。三是发挥巡边员作用,近两千名生态护林员巡护着450公里边境线生态安全,同时起到了“一名生态护林员就是一名哨兵”的守边护边作用。四是发挥带头员作用,生态护林员脱贫后利用技术优势积极带动其他贫困群众发展草果、核桃、漆树、花椒、中药材和中华蜂、独龙牛、黑山羊等特色种养业,促进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五是发挥宣传员作用,在开展森林管护的同时,以“傈汉双语”宣传形式,成为林业法律法规和扶贫政策宣传的中坚力量。六是发挥应急员作用,发挥在自然灾害预警预报、森林防火防控等方面的应急处置作用。七是发挥人力资源储备员作用,为偏远山区乡村振兴留住劳动力,储备人力资源。  生态护林员政策在边疆落地开花。随着生态护林员队伍的不断壮大,森林火险、乱砍滥伐、乱捕滥猎等破坏资源案件大幅减少。目前,怒江林分平均蓄积居云南省第一,森林覆盖率居云南省第二。2017年,怒江农民人均纯收入5871元中林业占比达46%,逐步实现了在绿水青山中获得金山银山。全州生态护林员少数民族比例高达95.46%,1.13万少数民族同胞参与到生态保护中来,带动了全国56个民族中傈僳族、怒族、普米族和独龙族等4个少数民族脱贫,其中,对独龙族19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生态护林员全覆盖,并在今年率先整族脱贫,兑现了党作出的在脱贫道路上绝不让一个兄弟民族掉队的庄严承诺。生态护林员让全州三分之一贫困家庭的劳动力走出家门,走上公益岗位,其中557名家庭妇女,已成为生态保护中亮丽的风景线。  怒江的实践证明,国家的生态护林员政策,有效解决了边疆民族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维系了祖国边疆的安定团结,奠定了乡村振兴战略基础,贯穿了脱贫攻坚和生态建设始终。这是落实“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实现生态保护和脱贫攻坚双赢,解决偏远山区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最有效的途径,也是党中央、国务院生态扶贫惠民政策在怒江的完美诠释和生动实践。

Tags:贵州   林业   脱贫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