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江州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秦国一直遭诸侯歧视,吕不韦的身份更被人瞧不起,结局却是大反转

网络整理 2019-06-07 最新信息

公元前250年,秦孝文王去世,子楚继位,即秦庄襄王。商人出身的吕不韦被封为相国,文信侯。吕不韦从此踏上了秦国的政治舞台,开始施展才华。秦国从此进入了吕不韦擅权时期。后来秦庄襄王去世,年仅13岁的赢政继位之后,更是尊吕不韦为仲父;全权代管秦国事务。

秦国起于戎狄之间,一直遭到诸侯歧视。他们认为秦国是一个不讲礼仪、粗鲁无文的国度。吕不韦出身于商人,春秋战国时期重农抑商,因此商人属于下九流,是最让人瞧不起的职业,在当时门第观念非常严重,只注重贵族身份的环境下,吕不韦也被认为是一个粗俗的,不曾受过高贵、良好教育的爆发户,很多人都蔑视他。即便是在秦国,自商鞅变法以来,秦国的执政党就归属于法家,把商人视为寄生虫,因而许多官员耻笑吕不韦,说他出身商人家庭。实在是粗鄙不堪。

秦国一直遭诸侯歧视,吕不韦的身份更被人瞧不起,结局却是大反转

但吕不韦却用实际行动证明的自己的能力,不仅改变了人们对自己的看法,也重塑了秦国的形象,让诸侯国从此对秦国刮目相看。

吕不韦在刚被秦庄襄王封为相国之时就大赦囚犯,收买人心,嘉奖功臣,对百姓施以恩惠,这些措施使他在秦国声名鹊起。

早在公元前256年,秦昭襄王就灭掉东周,周王室的统治至此结束。不过,在原周王朝境内还有一个小封国——东周公国仍然存在。公元前249年,已经危在旦夕的东周公国在巩地联合各诸侯国,意图组成联盟攻打秦国。正好吕不韦想灭东周公国但没有合适的理由,这一行动无异于给秦国提供了一个最好的借口。最后,秦国大胜东周,将其领土纳入自己的版图,消灭了一统天下过程中的最后一个障碍。吕不韦虽然消灭了东周残余势力,但依然保存东周之祀,为自己赢得了崇奉礼义的好名声,也赢得了士人之心,减轻了姜、姬姓诸侯国对秦国的仇恨和敌对情绪。于是,大批士人纷纷投奔秦国。

秦国一直遭诸侯歧视,吕不韦的身份更被人瞧不起,结局却是大反转

战国时期有著名的四公子:齐国的孟尝君,赵国的平原君,魏国的信陵君,楚国的春申君。他们招贤纳士,广泛招揽门客,司马迁说他们都有门客三千,势力都非常大,名声也传遍四方。

而吕不韦比他们更牛,他拥有家童超过万人,于是吕不韦就决心利用自己的门客,重塑秦国形象。

于是吕不韦也招来包括学者、艺术家、哲学家、诗人、演说家等等大咖级别的宾客三千人,让他们住在秦国都城,供他们吃喝玩乐。根据吕不韦的安排,他们把各自所精通的天地万象古今之事,编成一部书,内容非常完备,可谓当时的百科全书,定名为《吕氏春秋》。

秦国一直遭诸侯歧视,吕不韦的身份更被人瞧不起,结局却是大反转

再对比一下战国四公子,他们绝对拿不出这样的鸿篇巨著来,于是吕不韦更是自信满满,自豪感几乎要爆表了。为了更好地宣传炒作自己的作品,吕不韦更想出了一个绝招:在咸阳集市的大门上悬挂铜钱,布告天下说,谁能增损一字,赏千金。吕不韦这一招的目的并在一字千金,而是想借这个机会,宣扬秦国的文化建设。

这部书充分体现了吕不韦的杂家思想,以无为为本(道家),以德化为主(儒家),以法术为辅(法家),基本奠定了在中国施行了两千年的统治哲学。

秦国一直遭诸侯歧视,吕不韦的身份更被人瞧不起,结局却是大反转

有一个西方人说,吕不韦以其谋略出任秦国丞相,私自出钱编书,看似不务正业,却为统一六国、建立中央集权政府打下基础。

于是人们纷纷改变了对吕不韦的看法,更有人直截了当地批评嘲讽那些瞧不起吕不韦的贵族们说:“你们在权力斗争中斗不过吕不韦,所以才会骂他不知礼节。”

吕不韦做了十二年相邦,秦国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各方面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为秦始皇统一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秦国一直遭诸侯歧视,吕不韦的身份更被人瞧不起,结局却是大反转

这就是闷声做事、牛气冲天的吕不韦,不仅靠自己的实际行动能降伏了那些嫉妒自己、恶意诋毁的人,为自己赢得了广泛的支持者,更凭借自己的智慧才干是秦国走上了富强之路。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本文作者:蔡州散人(今日头条)

原文链接:http://www.toutiao.com/a6699215971690742276/

声明:本次转载非商业用途,每篇文章都注明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如有需要请联系页底邮箱

Tags:吕不韦   秦庄襄王   周朝   战国时期   文化   秦昭襄王   政治   经济   吕氏春秋   战国四公子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