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江州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为什么二战期间日本要进攻美国?(中)

网络整理 2019-05-25 最新信息
为什么二战期间日本要进攻美国?(中)

接(上)阐述:随着日本在1931年9月18日发动“九一八事变”武装占领了整个中国东北地区,日本为了实现战争利益最大化,针对中国开始实施了肢解控制战略,继在中国东北地区扶持并成立了伪满洲国。当然中国对于日本来说,中国只是属于日本在亚洲区域要求扩张的主要战略利益,并不是日本在亚洲区域需要针对的战略竞争对手。日本之所以要在中国东北地区形成国家级别性质要求的傀儡政权,除了是为了要求针对中国实施肢解控制战略外,更大的成因还是为了能够完全杜绝苏联针对中国东北地区继续持有的竞争窥视。日本通过将中国东北地区实行国家化处理后,政治形式要求上中国东北地区就已经完全形成与中国再无任何领土主权联系要求的事实独立脱离体,成为了日本在远东地区的直接势力范围。那么如果苏联要想再与日本为了中国东北地区的利益归属继续展开竞争,首先就是双方的竞争性质已经发生了根本改变,苏联要求竞争的利益属性对象关系已不再是原有中国利益而是直接战争针对日本,必然苏联肯定是不想在亚洲区域轻易就与难以对付的日本随便爆发重大的国家战争。

所以随着中国东北地区演变成为伪满洲国后,对于苏联而言中国东北地区就不能继续成为被苏联要求争夺的战略利益目标。其实我们可以通过30年代苏联将北满铁路的全部控股权转让给伪满洲国的行为表现中就能够给予论证。要知道能够让苏联将北满铁路的全部控股权转让出去,不是因为苏联对中国东北地区的争夺要求已被日本完全有效遏制,苏联怎么可能会轻易就退出在中国东北地区形成的利益争夺依据。张学良在20年代末东北易旗归顺国民党中央政府后,其实就是在日本的恶意鼓动下为了北满铁路的苏联控股权爆发了中苏战争,为此丢掉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中方一侧几乎所有岛屿,这就是因为东北地区仍然属于是中国领土主权范围以内,苏联当然丝毫不会让步。因而实际上苏联将北满铁路自身持有的全部控股权进行转让、也就代表着苏联在30年代已正式决定放弃与日本继续为了中国东北地区展开利益争夺。不过做为战略转换,苏联必须要求日本明白对于中国外蒙古地区的地位态度同样适用于苏联。日本也就在国际静态战略要求环境之下,终结了长期与苏联围绕对中国东北地区展开的利益之争。同时日本针对中国本身在中国东北地区扶持并成立的伪满洲国,除了是为了要求割裂中国、也是为了要求重创中国人要求的统一信心,更是被日本选择做为准备肢解控制中国的战略操作实验地区。

做为日本为了达到长期有效控制中国这个战略利益,就需要完全充分利用中国人特有传承下来的窝里斗习性,通过在中国东北地区经过一定时间年限要求的、形成日本需要的有效肢解控制手段,进而再针对中国广大地区直接予以实施,以此来满足日本针对中国全面展开的战争扩张成效能够达到肢解控制要求的战略目的。日本针对中国要求的这种肢解控制战略在1937年7月7日通过蓄意制造的“七七卢沟桥事变”做为战争扩张要求借口而全面打响,日本在亚洲区域选择在1937年中旬针对中国发动全面战争扩张要求,绝对不会是偶然的,而是完全对应国际战略时局节拍。因为从国际战略时间的选择对应要求来说,日本在这个时间要求段上正好是对应欧洲大陆上的德国以及苏联已经完全散发出强烈的国家竞争要求意识,欧洲大陆上空似乎只缺少有先行者藐视秩序主导的公开鼓舞脚步声音了。因此日本在亚洲区域的中国1937年发动的“七七卢沟桥事变”,表明上看日本是为了继续扩大在中国的战争扩张利益,实则是日本在亚洲区域率先公然针对西方主导势力发起了秩序主导竞争要求。不过就国际法理通过性而言,日本在1931年发动的“九一八事变”当中,就已借机正式退出了一战后由西方势力成立主导的国际联大组织,理论上日本是可以不再受到来自以西方势力主导的国际新政治秩序体系权威要求的秩序规则约束。

但是日本选择退出具有国际秩序规则要求的国际联大组织,却并不能代表日本就此可以任意主张国家扩张要求,只能代表日本已经是具有可以进行公开竞争国际秩序主导要求的国家竞争权益。虽然日本可能并不违反国际法理通过性,但由于中国依旧属于是一战后由西方势力成立主导的国际联大组织成员国,这就要形成日本在亚洲区域针对中国发动的“七七卢沟桥事变”,实际上就是日本已经公开针对西方主导势力发出了要求进行秩序主导竞争的战斗信号。其实我们同样也可以通过1941年,代表西方主导势力的在已经由美国完全接替了英、法两国成为了主导领导国后,美国针对日本发出的最后通牒中为什么会包括有要求日本必须全部主动从中国退至“七七卢沟桥事变”之前的区域位置,就可以看出美国的主导意识很显然就是要求日本如果恢复到“七七卢沟桥事变”之前原有中国格局,美国代表的西方主导势力可以不认为日本曾经已经向西方主导势力发出过要求进行秩序主导竞争的战斗信号,说明美国本身并不存在有主动针对日本要求的战争动机。因为做为美国既然接替了英、法两国成为了西方主导势力的领导国,肯定要延续主导一战后国际新政治秩序体系要求的有效权威性,当然就要针对首发秩序竞争挑起者日本公开发出最后权威主导通牒,要求日本主动来消除战斗信号。当然美国之所以敢在1941年底针对日本公开发出最后权威主导通牒,是因为国际战略竞争环境已经开始朝向更有利于西方势力的权威主导性方向发展了,不过这属于后部陈述要求。

日本在1937年发动的“七七卢沟桥事变”,本质就是日本在亚洲区域为了策动第二次世界大战能够全面爆发而打响的奠基前奏,说明第二次世界大战能够爆发来临,本身也就是日本的国家战略所迫切需要的。日本为了要求在亚洲区域主张的战略扩张利益能够得到有效执行,就必须要针对西方主导势力发起广域战略要求意识,这样才可能导致由西方势力主导的一战国际新政治秩序体系出现权威主导性瓦解与动摇要求局面。如此才能为日本自身在亚洲区域创造出所谓能够“浑水摸鱼”的有利国际竞争环境。同时值得注意的是日本在决定1937年的中国发动“七七卢沟桥事变”,似乎很大成因日本是受到来自1936年在欧洲区域发生的德国重新占领了莱茵非军事区,公然违反《凡尔赛条约》和《洛迦诺公约》的鼓舞驱动下。不过日本却在1936年3月主动与德国签署了公开针对苏联要求的《反共产主义国际协定》。可以看出,日本要求与德国共同签署的《反共产主义国际协定》表面是要求针对苏联,其实却是日本为了迎合西方主导势力而要求进行的复杂战略。形成世界上虽然要求竞争秩序主导的强国意愿强烈,但彼此间某些战略矛盾甚至要强过竞争秩序主导要求本身,驱使西方主导势力陷入到可以进行相互利用和相互牵制的战略要求意识氛围当中去,使用政治主导手段、而不是权威秩序行为(武力干涉手段)来对应秩序主导竞争突破。

那么可以肯定从1931年日本在亚洲区域发动“九一八事变”,就是为了要求满足退出国际联大组织,形成日本具有可以竞争秩序主导要求的国家先手优势。而1936年德国重新占领莱茵非军事区到1937年日本发动“七七卢沟桥事变”,德、日两国公然秩序突破到公开发出秩序主导竞争要求。必然德、日两国之间早已形成为了满足各自竞争世界需要双方共建了欧亚互动战略要求,只有通过德日双方相继强势战略交替跟进掩护、才可能保证强力牵制西方主导势力来实现各自要求。但是对比日本的战略要求意识要优于德国的是,日本的战略要求既是可以首先公开发起秩序主导竞争来优先夺取自身在亚洲区域要求的战略利益,又能够完全避免首先就成为被西方主导势力要求针对的反击目标。所以毫无疑问在1937年以英、法两国为代表的西方主导势力在战略重心上必然只能始终放在欧洲区域,因为重新崛起的德国咄咄逼人的要求秩序突破不断压迫着以英、法两国为代表的西方主导势力,而且经过重塑要求成为苏联联盟的俄国已经悄悄然迅猛发展为极具针对一战国际阴谋论的强大战争竞争体也同样折磨着以英、法两国为代表的西方主导势力,所以西方主导势力不可能为此转移至亚洲区域来反击日本。可是由于以英、法两国为代表的西方势力遭到的是来自亚洲区域日本用武力公开发出的秩序主导竞争要求而不是秩序突破要求,这对于西方主导势力而言实则就是一个质变,也为英、法两国未来退出西方主导势力的领导国地位埋下了必然的伏笔。

这是因为如果西方主导势力要是在1937年给予在亚洲区域的日本所发出的秩序主导竞争要求予以否决反击,那么就是等同于西方主导势力承认日本发出的这种秩序主导竞争要求有效而被正式启动接受,进而由一战西方势力主导和新建立的国际政治秩序体系权威要求相应也要进入到秩序主导的竞争要求阶段,从而也就致使西方势力主导的权威秩序规则要求就会在竞争要求阶段必须失效。而在此非常国际动荡诡异时期,这就极有可能造成西方主导势力因为要求针对日本采取否决反击,必将要导致完全丧失其权威秩序主导性,最起码西方主导势力还不致于要求形成“向我开炮”的自毁局面。必尽拥有强烈秩序竞争要求的国家,正是因为自身的国家力量都不具单独竞争权威秩序主导性,因此也都只能在奋力发展等待中相互寻求战机突破,要是秩序主导竞争要求公开打响,结果就是提前全摊牌,那么肯定就都不希望西方主导势力能够彻底打败率先发动挑战的竞争国家继而再来威胁自身,而自身都有着秩序主导竞争这个最高国家利益要求,必然就会相继加入到秩序主导竞争的战争序列当中来要求首先共同打败西方主导势力,这才是迫使西方主导势力不敢对日本在亚洲区域发出的秩序主导竞争要求予以任何否决反击。

至少西方主导势力还是清楚,不去否决反击,那么一战由西方势力新建立的国际政治秩序体系在权威主导要求构架方面还是仍能继续勉强维持下去,西方主导势力也只能等待局势趋向明朗,因为德国与苏联以及日本彼此之间本身都自然存在有战略要求矛盾,所以西方主导势力采取的战略应对要求,就是只要主导权威性存在,才会有存在的要求价值,并且只有在要求秩序主导竞争的国家间首先彼此存在着的战略矛盾发生反应作用,那么西方势力的权威秩序主导性才能现实的发挥出实效作用,最大程度保证主导国际新政治秩序体系的大旗不倒。不过由于西方主导势力受到的是来自日本广域战略要求意识的正面强效打击,因而西方主导势力也就只能是为了保证主导权威存在性,必须要完全避免发生竞争否决反击出现。正是因为如此,当然德国不会主动放过这个由日本在亚洲区域创造出的绝优制衡战略来完全针对西方主导势力,至此也就从1937年日本在亚洲区域发动的“七七卢沟桥事变”起,日本点燃了整个欧洲大陆上的国家秩序重排要求,德国迅势就对西方主导势力发动了强大的介于秩序突破和秩序竞争要求之间的猛烈攻势,相继在1938年吞并了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这也就是为什么二战爆发前期西方主导势力会发生纵容德、日两国嚣张的扩张战略,出现了历史上著名的“绥靖政策”的根源所在。(未完待续)

本文作者:阿凡达哒哒哒哒哒(今日头条)

原文链接:http://www.toutiao.com/a6694484026733888013/

声明:本次转载非商业用途,每篇文章都注明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如有需要请联系页底邮箱

Tags:日本   第二次世界大战   苏联   亚洲   德国   张学良   乌苏里江   政治   蒙古   黑龙江省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