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江州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这部明代京城风俗史,一半是历史,一半是传奇

网络整理 2019-05-01 最新信息

文:陈梦溪

这部明代京城风俗史,一半是历史,一半是传奇

“细读历史,有时候就是一个利用大量资料再加上合理的想象和推断,来补充这些缝隙和空缺的过程。”

震惊明朝的“夺门之变”,四更发动,五更功成——大明乃至中国历史上,可能没有一场政变,比它更迅雷不及掩耳,它改写了明朝的历史,也改变了许多政治家的命运。近日,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作家苗棣写作的长篇历史传奇小说《赤龙》,讲述的就是明英宗朱祁镇发动“夺门之变”、重回皇位的故事。

这部明代京城风俗史,一半是历史,一半是传奇

△ 明英宗朱祁镇

《赤龙》以明史为依据,在大时代、大背景、大事件都符合史实的基础上,通过合理的想象和加工,在史书的空隙间“穿针引线”,形成了一个一半是历史、一半是传奇的故事。如果说“夺门之变”是一场狂风骤雨,那么《赤龙》则把重点放在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铺陈和营造上,用草蛇灰线的情节设置、张力十足的氛围转换,写出了“夺门之变”发生前错综复杂的故事,揭露了史书上寥寥数语一带而过、但数百年来鲜为人知的内幕。

苗棣花了大量篇幅还原一个当年北京城,他心知要再现五百多年前的国家大事相对容易,再现当时的社会生活画面却万分艰难。作为一个北京人,对京城自有一种熟悉感,这是苗棣的优势,书中所写不论是在结冰的湖面坐冰床溜冰,还是在街边吃马肉,又或是抖空竹、皮影戏,他都或经历过或有所耳闻。

这部明代京城风俗史,一半是历史,一半是传奇

在苗棣看来,历史首先是生活史、风俗史和社会史,但以往历史研究对普通人生活的关注是不够的,所以要用尽可能多的细节描写京城的风俗景观。小说中用几十万字描写了许多已经消逝、今人无法想象的民俗,如关王庙的马解班子演出,京城官员大年初一留帖互拜,表演打“十番”的锣鼓,立春顺天府“打春牛”……读者跟随小说主人公游历大年初五白云观的“燕九节”庙会,到隆福寺的古玩一条街查案,拜访东裱褙巷的于谦宅邸,重回五百年前的京城。

这部明代京城风俗史,一半是历史,一半是传奇

Q&ampA

不用于谦当主角

记者:《赤龙》的主人公杨继宗本人是历史真实存在的人物吗?为何选择此人的视角来讲故事?

苗棣:杨继宗确有其人,明史有传,山西阳泉人,天顺元年进士,后来官至云南巡抚,是明代著名的清官。小说里写了很多扑朔迷离的案件,而这位杨继宗正是以擅长断案闻名于史的。有人问我,你写“夺门之变”为什么不拿于谦当主角来写呢?我说我要是拿于谦当主角就没法写了。一次看史书的时候突然看到杨继宗这个人,觉得他太合适当主角了,年龄、性格、身份、都符合,关键他是那年二月中的进士,这就说明他春节前后在北京不仅是可能的,几乎是必然的。

记者:与杨继宗相比,小说中另一位主人公袁彬在史上的知名度就很高了,明英宗朱祁镇在被瓦剌俘虏期间,他与皇帝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赤龙》中把他写得比较压抑,为什么?

苗棣:明英宗虽然跟他有患难之情,但袁彬这个人为人比较正直,不愿同流合污。当然,他也没想凭借与皇帝的关系平步青云。我猜测英宗可能也有意用袁彬,但他不能为英宗很好地服务。英宗重用的几位如逮杲、门达等都是比较奸佞、阴险的人。《赤龙》中的袁彬是个很矛盾的人,一方面,从个人感情讲,他希望英宗复辟;另一方面,从大义上,他又是反对英宗复辟的。如果小说中的情况是真的,英宗后来自然也会查到,也就疏远、不再信任他了。袁彬是有点压抑的,相对来说,他的结局不是很好,也一直没有得到重用,所以我比较克制,压着写,会比较符合他的心境。

这部明代京城风俗史,一半是历史,一半是传奇

记者:《赤龙》其中一条故事线是小公主“宝儿”寻找父亲的故事,她是明英宗被俘瓦剌时与伯颜帖木儿的女儿所生。公主也是确有其人吗?

苗棣:小公主的经历是我虚构的,但历史上真有这么一位公主,叫淳和公主,成化二年下嫁蔡震。她到嘉靖时才去世,活到八九十岁,我就把她安上了,也不是没有这种可能。很巧的是这位公主与“宝儿”的年龄很吻合,而且明史上没有提她的母亲是谁。明英宗在瓦剌时,很多野史记载过,如也先想把妹妹嫁给他,但他没答应。

记者:书中有个隐喻,是说当年“燕京十景”的大慈恩寺双塔幻象,意在通过性智方丈“长安分塔”的故事告诉大家“眼见不一定为真”,其中的含义是什么?

苗棣:这个意象有两层含义,一层就是故事本身主人公在错综复杂的权谋斗争中被人利用而不自知,另一层就是历史事件的表象与真相其实有很大差别。我们在研究历史过程中,一定要尽可能多看相关记载,要非常仔细地看,认真分析,要多思考,看一件事背后的人情世故和逻辑这些最基本的东西是不是经得起推敲。《明史》中的错误也有很多,《明实录》出于各种各样的目的,许多是后代皇帝改过许多遍的,所以我们想完全还原历史是不太可能的,只能求尽可能地接近真实。

这部明代京城风俗史,一半是历史,一半是传奇

揭“夺门之变”隐情

记者:您对“夺门之变”最大的疑问是什么?

苗棣:“夺门之变”是明朝有名的历史谜题,很早之前我就对这事儿特感兴趣,其中必定有许多隐情,但我们已经看不到了。很多时候你看正史,会发现整件事情是不合理的。首先是于谦的态度,他为什么没有出兵?其次是“襄王世子进京”的传言到底是怎么传出来的?我想把自己的猜测通过小说的方式告诉读者。

记者:您在小说中对“襄王世子进京”的解释是,此为徐有贞一方布下的一个很大的“局”,这在“夺门之变”阴谋中是很重要的一环。

苗棣:我看资料时发现不管是正史还是野史,都对这件事有过记载。我仔细分析了一下这个谣言是谁设计的,小说中就安在徐有贞头上了,这件事目的是为“夺门之变”做舆论准备。这么设计是想表明“君子可欺之以方”,杨继宗正因为是君子,才会被奸诈的人利用,他虽有一腔理想,但没能改变历史。

记者:小说中定国公等领导的秘密组织“赤龙会”试图阻止夺门之变,这个帮会是虚构的吗?

苗棣:“赤龙会”是我虚构的。小说中它由朱棣建立,由朝野中实力人物执掌,在国家兴亡的关键时刻暗中出力,目的是永保大明朱姓江山,在汉王朱高煦之乱和土木堡之变中起了很大作用。朱棣本人是个很不放心的皇帝,他设立这样的一个组织也不是完全没有可能。

记者:但“赤龙会”任务失败了,没能阻止“夺门之变”。

苗棣:其实不算失败,是他们进行详细权衡后主动放弃了。以当时他们的实力,加上于谦手上的兵权,要干掉徐有贞、石亨等人是可以的。但他们认为这样造成的后果会非常严重的动荡,他们选择顾全了大义。小说中详细写了这一段:于谦开会将形势分析后,知道事变之后自己不会有好下场,但是为了江山社稷,为了不引起国家的巨大混乱,“赤龙会”被封杀、自己掉脑袋都认了。于谦做出这种为大明王朝牺牲自我的决定不难理解,在那个时代是一种“大义”,所以我在小说最后写道,郑王爷给了于谦一拜,代表所有人对他的敬重。这里还有一层讽刺意味,赤龙会就像明王朝的命运一样,曾经辉煌过,但在不断发展中不断衰落,它的衰败与明朝的衰败是吻合的、平行的。

这部明代京城风俗史,一半是历史,一半是传奇

记者:于谦的被杀与“赤龙会”的灭亡都是有悲剧色彩的。

苗棣:虚构“赤龙会”其实反映了那个时代皇权相当坚固、同时也相当脆弱。坚固是说朱祁镇在南宫什么都没做,就有下面的人帮他复辟,可见中国两千年的政治制度是多么坚固。但人民的一切希望都寄托在一个皇帝个人的品质、能力、安危、健康上,景泰皇帝就因为生病了,就被夺去了帝位,可见皇权又很脆弱。我想通过这部小说对封建时代的皇权进行一次剖析。

给历史小说来个突破

记者:《赤龙》是您第一部长篇小说吗?您更喜欢写小说还是非虚构的历史专著?

苗棣:我是学历史出身,虽然我在中国传媒大学教书时是讲影视文化,但我心里最喜欢的还是历史。《赤龙》写了一年半,2016年退休之后我就迅速拾起历史。为了这部小说而读的史料和论文,反倒比我写历史专著还多,所以写小说是一种很好的历史研究方法。早前研究历史时写的都是历史专著,现在我觉得还是写小说更好玩,历史专著不管多么通俗,都不能虚构,不能编故事。写小说可以完全不受这些限制,放开了写,特别好玩。

记者:历史小说的实与虚是怎么结合的?

苗棣:我希望故事不以太上层的、不接地气的视角来写。同样,主角也不能太底层,小说里我也写到了乞丐、人贩子、店小二、捕快等,这些人太基层了,够不到上层,就引不出“夺门之变”来。在《赤龙》这个故事中,表层的内容大多是出于虚构,但其背后的大形势、大背景却尽可能要符合历史的真实。在人物方面,书中的于谦、石亨、孙太后、徐有贞等大人物均非主角,我都尽可能按照其历史的本来面貌来描画。而主角杨继宗,以及不那么重要的袁彬、徐贯、仝寅这些人也都是《明史》上有传的。大家如果有兴趣,不妨查一查,看看这些人物在正史与小说中的异同。

记者:《赤龙》从开头离奇的冰蜂谋杀案,到兵符盗窃案、公主失踪案、乞丐灭门案等等,到最后的“夺门之变”,草蛇灰线、紧张刺激,您是有意用悬疑推理的方式写吗?

苗棣:我希望用“解案”的方式推进这个故事,既然是故事,就要好看,书中传奇,甚至悬疑、推理的部分不免要多一些,这样小说读起来有意思。我不想写一部板板正正的、规规矩矩的历史小说。国外有许多这种类型的小说,如《玫瑰之名》就是用悬疑小说的方式写欧洲中世纪修道院的故事。你说这是披着古代外衣的悬疑小说也行,说是有悬疑色彩的历史小说也行,我想给国内的历史小说做一些突破。

记者:小说中有明中期景泰年间大量社会风俗、各个阶层人群的描写,如此多的细节让人仿佛置身明朝京城,这样的写法在国内历史小说中十分新颖,写平民生活有什么难度吗?

苗棣:我一直对明史感兴趣,但你看许多正史写的都是帝王将相的政治斗争,其实历史还有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老百姓的衣食住行。好在明代有大量的传说、笔记、世情小说,这些民间资料明清还是比较丰富的,写汉唐这样较远的朝代就困难些。我选择景泰七年(1456年)春节前后这二十来天来展开这个故事,其实是想给读者还原一个当时的北京城。

记者:《赤龙》是“天顺三部曲”的第一部,后两部会写什么故事?

苗棣:天顺年间接连出了几件大事,几年中接连发生震惊朝野令政治局势发生大转折的政变,在明代历史上并不多见。第二部我打算写明英宗铲除石亨的事,第三部写太监曹吉祥叛变后英宗如何平叛。故事还会从普通人的视角写,会集中在很短的时间里,但主角不是杨继宗了,这时杨继宗已经在刑部当了主事。可以剧透一点,第二部小说女主人公是徐有贞的女儿,《赤龙》她里露过一面,是个文武双全的女孩,徐有贞很器重这个女儿,在历史上也确有其人。

这部明代京城风俗史,一半是历史,一半是传奇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推荐阅读

这部明代京城风俗史,一半是历史,一半是传奇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购买此书↓↓↓

本文作者:凤凰联动(今日头条)

原文链接:http://www.toutiao.com/a6685555954529862151/

声明:本次转载非商业用途,每篇文章都注明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如有需要请联系页底邮箱

Tags:明朝   历史   赤龙   袁彬   明史   明英宗   小说   于谦   帖木儿   云南   中国历史   大学   山西   不完美妈妈   长安   文物   传媒   民俗   也先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