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江州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他连考十多次进士未中,写下一首诗抱怨不平,却成千古名作

网络整理 2019-04-25 最新信息

科举考试是我国封建王朝选拔官吏的重要手段,也是是古代大多数诗人走入仕途的唯一途径。我们熟知的诗人贺知章、王维、张九龄等都是以状元诗人的身份入朝为官。但也有很多诗人,在科举考试面前铩羽而归。譬如,唐代诗人罗隐就有一个“十上不第”的典故。说的便是他连考十多次进士未中的事迹,可以说是史上最强落榜生了。

他连考十多次进士未中,写下一首诗抱怨不平,却成千古名作

罗隐连考十多次进士未中,并不是就说他没有才华,反而他的才华非常出众,深受当时的人所推崇。据记载,罗隐的一位朋友中了进士,罗隐写诗祝贺,朋友的父亲却说:“儿子及第我并不高兴,高兴的是得到罗公诗文一篇”。所以罗隐便以一种抱怨不平的情绪,写下一首讽喻诗《蜂》,却成为了千古名作。

他连考十多次进士未中,写下一首诗抱怨不平,却成千古名作

《蜂》是罗隐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在这首诗中,罗隐主要描写了蜜蜂采花酿蜜供人享受这一自然现象,讽刺了当时部分朝廷官员的不劳而获,抒发了心中的不平之音。全诗语言朴素无华,意蕴却极为深远。下面我们便来具体看看罗隐的这首千古名作《蜂》: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他连考十多次进士未中,写下一首诗抱怨不平,却成千古名作

这首诗的前两句“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主要描写了蜜蜂的生存状态,表达了罗隐对蜜蜂的羡慕与赞美之情。它的意思是说,无论在平原地带还是在山峰上都能够见到蜜蜂的身影,这大自然的无限春光可以说被蜜蜂占尽。众所周知,越是春光明媚、鲜花盛开的地方,就越吸引蜜蜂前来。所以这两句诗的描写既生动又形象。

后面两句“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则紧承前两句句意,对蜜蜂采集百花,酿成蜂蜜的自然现象进行描写,只不过在这里所表达的情绪却是急转直下,由羡慕与赞美,变成了同情。而罗隐同情的便是,蜜蜂在采集百花,酿成蜂蜜后,或是供养蜂王,或是被人所用,终生徒劳,自己所获却很少。

他连考十多次进士未中,写下一首诗抱怨不平,却成千古名作

这让罗隐想到了自己,想到了被封建统治阶级残酷剥削的广大劳动人民的劳动成果。事实上,罗隐除了这首诗具有浓厚的讽喻意味之外,他的大部分诗作、散文,包括应试的文章等,都具有讽喻意味。虽然这是罗隐作为一个诗人的才华展现,但从某一方面来说,这也是他“十上不第”的原因。恐怕罗隐要是再考下去,就会变成“二十不第”、“三十不第”了。

而说罗隐这首诗的意蕴极为深远,不仅是因为它讽喻了当时残酷的现实。主要还有随着时代的前进,劳动光荣成为普遍的观念,蜜蜂的辛勤也成了美德的象征,有借蜜蜂歌颂辛勤劳动者的意思。我们现在来看的话,它主要便是为了歌颂那些无私奉献的人。

他连考十多次进士未中,写下一首诗抱怨不平,却成千古名作

综观罗隐的这首诗,虽然是他在抱怨不平的情绪下所写,但无论是对当时部分朝廷官员不劳而获的讽刺意思,还是后来具有的歌颂无私奉献劳动者的意思,都让这首诗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成为一首经典的千古名作。对于“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你怎么看?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文作者:庆余(今日头条)

原文链接:http://www.toutiao.com/a6683750968435147275/

声明:本次转载非商业用途,每篇文章都注明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如有需要请联系页底邮箱

Tags:罗隐   散文   王维   张九龄

猜你喜欢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